李唐人在西域,居然也知道杜子美的詩。
朱門酒肉臭,路人凍死骨。
這是杜子美用詩詞對豪門世家貴族最大的批判和諷刺。
只是這種社會現實由來已久,不是哪個當皇帝的有能力解決得了的。
希望這次多往西域遷移一些人口,從而得以緩解朝廷當前面臨的地方民生壓力。
要知道,朝廷連軍隊的糧草都無法完全滿足,哪裡還有餘糧去管老百姓是否能吃飽飯。
剛才聽李唐提到在西域有畝產數千斤的糧食,看來傳聞中西域有仙糧神種之說也不是謠傳。
就是不知道他舍不捨得把他手裡的仙糧神種勻一點給朕?
“王弟,你說在西域糧食可以畝產數千斤,如果朕能這種仙糧神種,豈不是能讓我大唐所有子民從此不用再擔心一年四季吃不上一頓飽飯嗎?”
見李純眼巴巴地望著他,李唐似笑非笑地不答反問:
“皇兄,如果我把仙糧神種的種子引入中原,你覺得最大的受益群體會是哪幫人?”
李純眉頭微皺,沉思不語。
李唐淡然一笑,接著說道:“從商周分封,到秦漢一統,全天下的土地,絕大多數都集中在那些人手裡,我相信皇兄應該心裡有數。
農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即算是豐收年景,依然年年有很多人餓死。天災固然有其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人禍。
我大唐名義上是帝王中央集權,但實則上,朝廷早就被地方豪強和世家層層架空。
長久以來的階層固化,完全斷絕了底層平民試圖透過科舉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導致了整個社會矛盾只能是越來越對立、惡化。
那些對朝廷陰奉陽違,聽宣不聽調的地方藩鎮之所以能實施割據,其實他們就是利用了這種階層對立的矛盾。
他們只需施捨出一點點小恩小惠,就能讓當地的老百姓對他們感恩戴德,從而有了源源不斷的兵源。”
土地問題,自古以來就是歷代王朝更迭的根本所在。
以李純的政治智慧想要解決這個亙古難題,只怕他還不是那塊料。
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兼併造成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李唐就算把高產糧種給李純,照樣只能讓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可要說現在建議李純在大唐搞土改,李唐只能表示呵呵,呵呵呵!
李純認真地沉思李唐剛才的話,久久不語。
從當年的武周之禍,到安?山史思明起兵造反,說白了其實就是地方世家豪強跟朝廷離心離德導致的。
糧食產量越多,意味著這些世家豪強能養的兵就越多。
朕如果不能把天下兵權收回來,繼續任由那些擁兵自重的藩鎮節度使割據一方,豈不是讓李唐嘲笑朕的無能。
仙糧神種這事可以暫時先緩緩。
關鍵是從李唐手裡弄一批堪稱神兵利器的火槍火炮過來,由朕親掌這支新軍!
李唐說得對。
王守澄、陳弘志之流當初能發動宮廷政變擁朕登基,將來他們一旦對朕有所不滿,完全有可能把朕廢了再扶他人上位。
對這些內侍宦官,朕從今往後得多留個心眼。
朕手裡必須有一支對朕忠心耿耿的禁軍!
現在宮裡的侍衛,全都要換掉!
否則的話,天知道朕會不會在某個晚上被刺客潛入加以謀害。
李唐今晚闖宮,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
越琢磨,李純越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半點安全可言。
“王弟啊,依你之見,朕要如何是好?”
李純面顯苦澀笑容,嘆然說道:“天下不太平,我大唐正值多事之秋,自我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