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安東塞林格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主要研究量子資訊科學領域。
當年,他因為發現量子糾纏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量子糾纏在今日並不是一個陌生東西,但在量子糾纏上依然有很多未開發的領域。
任何一種新發現,都會衍生出許多強大的應用。
比如,前段時間葉非根據量子糾纏和意識,從而讓資訊可以瞬間傳遞。
這屬於量子糾纏開發出的其中一個新領域。
清晨,塞林格漫步在校園主幹道上,路兩旁是高大的掛著宛若黃金樹葉的樹木。
嘰嘰咋咋的鳥語聲,盤旋在耳邊。
此時正是深秋,金黃的樹葉鋪在道路上,宛若一條黃金大道。
路邊的學生看到這位維也納大學名教授,從他們身邊經過,學生們都會停下腳步向他打招呼。
88歲的塞林格,早就人到米稀之年。
但常年運動的他,身體依然健碩,腦子依然靈活,只是頭髮已經全部白了。
可是,讓人詫異的是,他並不是禿頂。
他是研究物理的,再加上他的高齡,禿頂是常態。
他卻不是禿頂,只能說,禿不禿頂和基因有關,和工作強度沒太大關係。
進入辦公室後,塞林格坐到椅子上,快速開啟電腦。
他在今天早晨來學校的路上,他接到好友的電話,說葉非發表一篇關於量子糾纏的論文。
於是,他進入辦公室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啟電腦,想盡快看到那篇論文。
很快,他就在arxiv上找到那篇論文。
看著論文,塞林格的目光越發明亮,看到精彩部分,他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
突然,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驚叫道:“妙,實在太妙了。”
“以量子糾纏將薛定諤的貓三種狀態,還有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連線起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在物理界一直有一個疑問,糾纏粒子是否是同一個粒子在高緯空間的體現?
糾纏粒子就是量子糾纏。
如果糾纏粒子是同一個粒子在高緯空間的體現。
那麼這就不是科學,而是神學,是科幻。
在科學界有一句話叫,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腦洞不夠,平行宇宙!
很多科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的時候,經常遇到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打破他們以往對科學常識的認知。
甚至很多科學家將量子力學與靈異事件,迷信事件、夏國的易經陰陽和佛教的高緯空間理論聯絡起來。
前段時間葉非提出的意識,有人又將它與佛教的念力聯絡起來。
這在常人看來非常的荒誕,如果將量子學與它們聯絡起來,這就不是研究科學,而是研究神學。
但量子學就是如此神奇,說它是科學,但其中又好似和神學有關。
說它是神學,但它又是科學。
塞林格看完論文後,他心中激動的道:“葉非這篇論文解釋了量子糾纏並不是高緯空間的體現。”
“它只是將宏觀與微觀聯絡起來。”
“是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橋樑。”
“這樣也能解釋,為什麼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能共存和影響。”
在物理界,也有一個問題,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明明是兩個世界,為什麼它們可以共存。
並且它們之間可以互相影響。
“量子糾纏作為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橋樑。”
“如果……”塞林格雙眸閃爍:“如果毀滅區域性區域量子糾纏,會造成什麼影響?”
“宏觀世界與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