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頁 (1 / 2)

我在本書的序章中已經提及,這本書最初是應上海人民出版社特約而寫的。關於這本書的曲折經歷,也在序章中寫及。

我手頭儲存著當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清樣。此書在當時無法出版之際,我曾後經在清樣前面寫了一個簡短的說明,作為&ldo;備忘錄&rdo;。真是&ldo;好記性不如爛筆頭&rdo;,這篇簡短的說明,記錄了一系列年月日,記錄了這本書無法出版的經過:

此排印稿為初稿。為寫《彭加木》一書,我於1980年7月4日‐7月24日赴記疆採訪,深入羅布泊現場。1980年8月3日‐8月15日寫出初稿。8月16日送上海人民出版社。10月13日談審查意見。10月21日改畢。1980年12月13日發排。1981年3月5日校畢初稿清樣。1981年10月20日改定二稿清樣。1981年12月11日又改清樣。1982年2月17日根據審查意見,排出第三稿,打了紙型。付印前夕因故暫停。1983年11月9日收到此校樣,告知決定不出。

葉永烈

1983年11月19日

在這裡,我也附上原書清樣上的後記:

1980年6月3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有關編輯來到我家說:&ldo;彭加木同志不幸失蹤了,全國人民很關心,很想知道他的一生。我們約請您寫作這本書。&rdo;

當時,尋找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彭加木生死未卜。我和大家一樣,也很關心他的命運。每天看報,都隨手把有關他的訊息剪了下來,收集一起。於是我欣然答應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熱情約稿。於7月4日飛往烏魯木齊,翌日奔赴現場。在新疆度過了20天,到了羅布泊、庫木庫都克以及彭加木的&ldo;坐印&rdo;處,到了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的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以及彭加木的臥室、工作室。經過實地採訪,以及向五十多處彭加木的家屬、親戚、好友、領導等了解情況,我為彭加木的獻身精神所感動,開始醞釀怎樣寫作這本書。

想不到,當我回到上海,卻聽到許多關於彭加木的謠言,彷彿是在編&ldo;梅花黨&rdo;續集!我強烈地感到,人們對彭加木的思想境界以及動人事跡,是多麼不瞭解!這些謠言之所以能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原因之一便是因為&ldo;四害&rdo;橫行時那憑空捏造的謠言,&ldo;梅花黨&rdo;的流毒沒有肅清。這件事加深了我寫好這本書的責任感。我想,應當透過這本書,使廣大群眾瞭解彭加木,學習彭加木。這樣,我憋著一口氣,趕寫了這本《彭加木失蹤始末》。

在這裡,首先應當感謝彭加木愛人夏叔芳及其子女。當我在新疆採訪她時,正是她由於失去最心愛的人而萬分痛苦的時刻,我實在不忍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打攪她,可是,她是最瞭解彭加木的人,從大學同窗到畢業後同甘苦、共命運,如果不請她回首當年,是無法寫作這本書的。她的哥哥夏鎮澳同志也給了不少幫助,回憶了與彭加木的長期交往。

另一位值得深切感謝的是彭加木的哥哥彭浙。&ldo;長兄如父&rdo;,他在父親病逝之後,曾竭盡心力照料彭加木。他是如今健在的唯一最瞭解彭加木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的人。他已是66歲的老人了。他從廣州飛到烏魯木齊,我曾去機場接他。他到住地剛放好行李,就不顧路途勞累,開始同我暢談,當天竟一口氣談到夜裡十一點多。他的女兒彭泥,也幫助回憶了一些情況。第二天一早,又找我長時間地談話。我勸他先休息一會,他卻說:&ldo;在這最悲痛的時刻,回憶童年的歡樂,會減輕我的痛苦!&rdo;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王應睞教授,是彭加木的啟蒙老師,指導過他寫作畢業論文和一系列科學研究;中國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