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那人家給恁起了個啥名字?"
魏小佑轉過身看著奶奶急切的問道。
"恁奶奶說(此處讀fo,魯西南一帶方言口音)的不對,小佑來,聽爺爺給你說(此處讀fo,魯西南一帶方言口音)。"
爺爺接著奶奶的話說道。
"爺爺恁快點說(此處讀fo,魯西南一帶方言口音)吧,急死俺了都。"
魏小佑轉過身來看著爺爺央求道。
"那時候,正值八月份,天已經很熱了,咱村裡住進了很多隊伍,也有傷員,咱家東屋,西屋,南屋和大門樓下都躺著傷員,都是些年輕的娃娃兵,看著他們傷胳膊傷腿的,真叫人心疼。"
"那他們有槍嗎?是電影裡那種打鬼子的機關槍嗎?"
魏小佑歪著頭看著爺爺問道。
"隊伍上的戰士們都有槍,那些傷員就沒帶槍,不過有的傷員雖然負傷了,但一直死死的抱著懷裡的槍。咱家大門樓的這兒,就這兒!"
爺爺指著大門樓的左邊耳房說:
"放著好多槍,還有炮和成箱子的炮彈都堆在那邊的牆根前。"
"爺爺,爺爺,隊伍上給恁發槍了嗎?"
魏小佑聽爺爺說起這些,瞪大眼睛驚奇的望著爺爺激動的問道。
,!
爺爺哈哈一笑,又咂了一口手把壺裡的茶水,說道:
"俺沒有槍,俺有重要任務呢!"
爺爺說著,瞬間挺直了腰板說:
"隊伍上的領導,讓俺帶著咱村裡和張樓村、杜莊村、白垓村、張垓村、西劉莊村六個莊子上的青壯年們好幾百人跟著隊伍運送糧食和向前線運送彈藥,也給隊伍上抬擔架。"
魏小佑接著爺爺的話問道:
"隊伍上讓恁領那麼多人,咋也不給恁槍?有了槍該有多威風!"
說著還站起來叉著腰比劃著。
"隊伍上一直派人保護著俺們呢!俺要做的就是一定保證把糧食和彈藥給送到前線,把在前線打仗受傷的傷員給好生生的抬下來。"
爺爺很嚴肅的給魏小佑說道。
"爺爺,那恁看到打仗了嗎?"
魏小佑順勢回坐到小板凳上問。
"前線那戰壕挖的彎彎繞繞的,也很深,一直挖到咱莊南面的杜莊村西頭那。朝前邊送彈藥的時候,都要彎著腰低著頭跑才行。從後方打到沙土集城牆上的炮彈從頭頂上‘啾啾’的飛,炸響的時候‘咚咚’響,震得耳朵‘嗡嗡’的。一旦有個炮彈偏了一點,就會有戰士在炮彈炸響的那一刻將恁撲倒?"
爺爺講起的時候,那表情像是又回到了當時一樣,激動的說道:
"那個時候,恁奶奶也正領著咱們村裡的婦女們給隊伍上做被褥、鞋和衣服呢!"
"奶奶,恁也領著人給隊伍上幹活?"
魏小佑轉過身,看著奶奶熟練的納著鞋底問道:
"和爺爺一樣,也是要送到前線嗎?"
奶奶剛想接著魏小佑的話回答,爺爺就插話道:
"恁奶奶她們給隊伍上做好了被褥、鞋子和衣服都有隊伍上的後勤登記收起來,不用上前線的,再說(此處讀fo,魯西南一帶方言口音)啦,就恁奶奶那小腳(奶奶是纏腳的,是中國古代一種陋習,是用布將女性雙腳緊緊纏裹,使之畸形變小。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纏足開始的時間有夏禹、商代、春秋戰國、隋、五代、宋等多種說法。學者高洪興專業著作《纏足史》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清時期纏足進入鼎盛期。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