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
林奇眯著眼睛,露出一抹玩味的笑意,
“你應該聽說過,‘虛擬實境’的概念吧?”
“……?!”
聽見這幾個字眼,羅倫彷彿心臟都停了兩拍。
我草,不是吧?!
..
虛擬實境,全球所有玩家們的終極夢想。
從文字到影象,從2d到3d,
從糊得不輕的畫素,到每根毛髮都栩栩如生的8K超取樣。
幾十年的時間裡,在遊戲這第九藝術上,無數開發者們前赴後繼,試圖把人類的視聽覺享受推進到極致。
不過...這一切即使再怎麼樣,都做不到視聽覺領域的至高享受:
‘身臨其境’。
而虛擬實境技術,就是這個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終極奇蹟。
對於常規的影象,音訊技術來說,再怎麼嘗試‘堆料’,都是會有上限的。
都要根據玩家的顯示裝置,才能展露出來。
何況,無論是什麼型別,什麼平臺的遊戲,終究逃不過用手柄、鍵鼠、觸控式螢幕之類控制器來操作。
哪怕把場景做得再真實,這種‘間接操控’的感覺,終究是一層無形的壁障。
有這麼一個東西在,你無論模擬再好的視覺、再逼真的聽覺,還是實現不了最關鍵的‘觸覺’。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放棄外設,直接透過人類的腦電波來控制一切。
讓人類的意識,透過腦電波與電訊號之間的轉換,直接進入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之中。
腦機介面技術,就是推開這扇橫貫在實與虛之間大門的關鍵。
雖然很多作品裡,都曾暢想過‘腦後插管’的形式。
但是在星聯,實際存在的虛擬實境技術,卻完全沒有‘腦後插管’的必要。
——腦電波是無形的,腦電波與電訊號的轉譯,也不是非得靠接觸式裝置才能實現的。
只要距離足夠近,近到可以穩定連線,那就可以了。
由於這一點,星聯的腦機介面也並不是真就存在一個物理介面、需要在人腦袋上搞個USb插槽...
它就是一個頭環而已。
戴在頭上,就可以實現虛擬宇宙的接入。
當然,為了讓某些發燒友能夠實現對虛擬宇宙的穩定、長時間連線,
廠家通常還會把它設計為可以儘可能隔絕外界影響的‘頭盔’、‘操作艙’;
而針對那些日程比較趕,要求裝置輕便貼身、方便運動的目標人群,
還有類似於‘天樞’系列這樣,以‘佩戴式耳麥’、‘植入晶片’形式存在的裝置。
——總之,無論這種腦機具體是什麼造型,它都要求使用者必須將其佩戴在頭部,接近大腦的部位。
只有這樣,才能讓‘腦機轉譯端子’發揮作用。
而製造這種裝置的技術,雖然五花八門,卻都只有唯二兩個關鍵點:
‘知覺金屬’;
以及‘超織物’。
前者是重中之重,它就是腦電波與電訊號之間高速轉譯的最關鍵基礎。
如果把人腦發出的腦電波,與電腦之中的電訊號,當成從一道深淵的兩側雙向奔赴、卻被阻隔在對岸、無法貫通的兩條高速路。
那麼這由知覺金屬所製造而成的轉譯端子,便是架在深淵上,溝通現實與虛擬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