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誰教你這麼寫小說的作者> 第二十六天:日記本(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天:日記本(二) (2 / 3)

演出悲劇。

當然,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核心。

小人物的悲情,時代的悲情,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反正就是一種很悲傷的東西。

有“差勢”的存在,人們才有機會產生“笑”這一行為。

人之所以會發笑,其實是一種優越感的體現。

優越感從何而來呢?

我好你不好、我是你不是、我行你不行、我對你不對諸如此類。

喜劇的原理在於不斷構建這種“差勢”,而“差勢”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笑點”。

悲是因,笑是果。

喜劇是以對自我的折磨來換取他人的喜悅,以自我的低姿態引起對方的優越感。

如果要讓人發笑,一方就必須交出一定的優越感,也要讓對方能接受到足夠的優越感。

在雙方之間造成一個優越感的差勢,雙方的地位一定是不平等的,必然有一方是受損、付出的。

這便是所謂的“悲情核心”。

其實不論是直接撓腳心式的扮醜買怪,還是用情節推動荒謬情景出現的所謂高階喜劇,在基本原理上都是一樣。

只不過這種“悲劇”並非指舞臺上正式演出的那種悲劇,更不是說所謂的喜劇結尾一定要弄出一些煽情的套路來綁架觀眾。

這句話甚至都不要求觀眾對悲劇的發生產生愧疚感。

相反,純粹的喜劇就是在不斷淡薄觀眾的愧疚感而引發優越感。

,!

喜劇源自對荒誕與錯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誕和錯位的往往是悲劇。

這裡的“悲劇”和慘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喜劇也絕不是鬧劇。

比如為了參加選秀,選手發生了不幸的車禍算慘劇;

而為了苦苦追尋音樂夢想,放棄一切來參賽,又哭又笑折騰得像藝術人生,居然沒人轉身選他才是悲劇。

作秀者把這一切展現給我們,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為了名利如何極盡矯揉造作而醜態畢現,這就是喜劇;

如果所有故事都來自捏造,所有表演只為收視率,這一切就只能叫鬧劇。

悲劇和喜劇本質都是一樣的東西:

喜劇就是焦點被轉移,價值觀和做法都變了個花樣的悲劇。

聰明一點或者有情懷的喜劇,會從弱勢角度自嘲,然後將強勢的一切去神聖化,製造反差。

所以喜劇大師大多都是從“我本身是滑稽的”這一角度入手,讓大家感同身受,然後去嘲弄莊嚴的東西。

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隨時隨地表現得很快樂其實是很痛苦的。

因為人總有喜怒哀樂,但是喜劇演員必須在演戲的時候保持絕對的亢奮和專注,沒有別的情緒。

久而久之的情緒壓抑,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因此,演員尤其是喜劇演員是抑鬱症的高發群體。

他們總是扮演別人的人生,而自己的人生卻常常壓抑情緒,而這便是導致心理疾病的誘因之一。

因此,我們應該在漫漫人生路中學會放鬆身心、學會自我和解、學會自我昇華,去找尋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意義。

更不應該恐懼死亡。

與死亡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死亡的一部分;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無視。

於是你對深淵放了一個屁,深淵就會對你說:

“真臭!”

我多願自己是一份千研萬磨後的粉末,並且慎重地放置在一隻潔白溫暖的厚盒子裡,擁抱一個美麗的死亡。

你拿著手機看小說,看小說的人在書裡議論你。

小說的劇情裝飾了你的雙眼,你空洞無趣的大腦裝飾了死亡的夢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