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失蹤的上清寺txt> 第29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部分 (2 / 5)

,還能看到高處有一個大洞口通向外面。

地上散落的碎巖太多,我一步步踩著岩石前進,不斷地留心著前面的老曾是否走得穩當,不時瞄一眼宇成。潘天棒牽著小敏跟在我後面,走得更加小心。而宇成輕鬆地在最後跟著,他的燈照得很遠,一路還用燈光打量著洞頂的情況。

一邊走,小敏一邊驚歎:“這個洞好大,估計能裝上千人吧。”

老曾笑著說:“這還不算最大的備戰洞子。重慶閥門廠當年也不算是重慶的大企業,有的大廠,備戰的洞子能容納上萬人的。”

小敏問:“曾伯,我在上海聽說過,六十年代有很多上海人來重慶,是不是為了備戰備荒呢?”

“是的,來了很多人,當時也叫支援‘三線’建設。這一次是重慶曆史上第七次大移民,上海、江蘇、浙江三個地方搬了很多企業過來,至少到重慶有十萬人。”

我從小聽過多次關於支援三線建設的事,還真不清楚原因:“老曾,當時為什麼移那麼多人來?而且是上海江浙居多?”

“是這樣的,一九六四年左右,中國的國際外交關係緊張,經常受到美國、蘇聯的軍事威脅。因此毛澤東就提出對全國進行一次重大的經濟佈局調整。東部和中部地區不是很容易被轟炸嗎?那就把那些地區的重要企業搬到西部山裡嘛。所以上海江浙人成了主力。搬的時候,也產生了很多大型企業,因為同樣的行業要進行組合。比方像北碚的四川儀表廠,就是由全國二十幾家廠組成的,簡直就是全國各地儀表行業大聚會。這些企業職工來的時候,很多也帶著家屬,自然人就多了。不過,也是為了備戰需要,這些企業遷來後,都放在郊區,離主城區較遠。”

潘天棒說:“曾伯,你剛才講支援三線建設是第七次大移民,那重慶曆史上到底是哪幾次大移民呢?”問的時候,他一腳踩空了,小敏急忙扶住他,我擔心他走不穩,要代他幫老曾揹包,他死活不讓。

老曾小心地看著地下走,一邊回答潘天棒:“歷史上應該是七次移進來,一次移出去。第一次是秦國移民,移了上萬家人,統一六國後還補移了一批大富翁來,估計規模在幾萬人左右。”

我想起網上一篇文章:“好像有史學家說,呂不韋一家犯了罪也就是遷來重慶的。”

潘天棒說:“呂不韋?秦國第一富啊,不曉得留下啥子寶貝沒有。”

“不清楚了,史書上呂不韋是發配到蜀,但他在路上服毒自殺了,他的家屬是不是到了重慶不清楚。”

大洞開始變窄了,平路變成下坡,更加難走。我接著問:“那第二批移民,是不是三國時期移來重慶的?”

“更準確一點,是三國前後。漢末的時候,中原到處打仗,很多人移民入川,也到了重慶。河南一帶有幾萬家人進入四川重慶,被劉焉收編為東川兵,劉備入川的時候,也帶了上萬的部隊來,都應該有很多人在重慶安家。三國歸晉後,甘肅、陝西大饑荒,又來了好幾萬人。這一段時期前後百多年,重慶應該增加了十萬以上的移民。”

走了一段,地上的大石頭減少了,路變得好走一些,經過一些小的支洞,老曾瞧上一眼,都沒有進入。

小敏在後面問:“其實第一、二次移民並不算太多啊,重慶現在怎麼那麼多人?”

老曾說:“那兩次移民是不算太多,但很重要哦。這兩次移民,讓重慶的漢人比例大大增加,傳統的巴人比例變得很少了。到第三次大移民時,移民規模變得很大。當時是北宋時期,金兵南下,逃難到重慶和四川的一共超過二百萬人。但這些人,在元末明初的二十年戰亂中,又死得差不多了。因此有了明朝的第四次大移民,移來了三十多萬人。”

“哦,就是第一次湖廣填四川吧。”我想起在湖廣會館看到的資料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