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所能出動過的軍隊,幾乎就已經是全國之師。
而兵部尚書曹操也算了一下,即使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招兵。
但保守估計,能招募出來五十萬大軍,已經算很好了。
關鍵,這還是缺少甲冑、輜重的情況下。
秦國這幾年,雖然一直在強調練兵,甚至還出徵倭國。
但其迅速發展的,只是水戰實力。
像是陸戰,依舊缺少箭矢、戰馬、甲冑等。
五十萬乍一看很多,當分散到函谷關與幽雲那邊的時候,還能有多少?
負責補給大軍的民夫,又將用多少?
正常來說,算上抽調的糧草等,三個民夫,能養活一個步卒。
而養活一個騎兵,民夫數量至少要翻一倍。
雖然那些民夫大部分不用隨軍出征,安心在家種地即可。
但是,整個秦國,又能有多少民夫呢?
這一戰,大秦已經把家底都掏空了。
如今,朝廷各部官吏,每天都要去戶部走一走。
只要見到和珅或者是一些在戶部管事的官員,都會上前詢問要錢。
而和珅給他們統一回答就是——沒錢。
要命沒有,要錢也沒有。
是真沒錢嗎?
不盡然。
這是這場大戰還未開始,全國上下所需的銀錢數目,就已經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了。
若是不細水長流的省著花,戶庫裡即使有再多的錢,也經不起那般揮霍啊!
於是乎,和珅便向戶部內的所有官吏,都下達了一條死命令。
但凡其餘各部各司官吏,來要錢的時候,只要不是與兵餉與輜重等問題有關,一律不借。
哪怕對方有朝廷的承諾在,也不行。
自從嬴淵說出全國招兵的計劃後,他便一直沒回家,就住在了戶部。
就怕走出衙門,家還沒回,就被幾個四品三品的大員給半道劫持了。
他現在就期望著,那些世家能夠多聽聽朝廷的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樣的話,還能緩解一下戶部的困難。
如今,那些世家們,也的確都在商議支援朝廷這件事。
比如說隴西李家。
此刻,李林甫的弟弟李寅,正在舉行家族會議。
該說不說,自從嬴淵真正掌握權力開始,各大世家之間,像是這種大型的會議,便就沒有斷過。
李寅將自己兄長的意思說出:“諸位長輩以及族中兄弟,我兄長的意思是說,此役,不僅關乎朝廷之存亡,也關乎到大秦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百姓。
倘若真的讓晉楚兩國的人,將我大秦給滅了,那麼,下一個他們要針對的,便是我們各大世家。
因為敵國不會放縱一個存在於前朝的世家,還能安然無恙的待在這世上。我兄長說的很有道理,所以,在這裡,我建議,既然朝廷都已經拿出了咱們家底。
那麼咱們李家,乾脆就賭上數百年來家族積攢的氣數,也拿出家底,支援朝廷抗敵。”
如果說,是他們本土有人造反,然後改朝換代了,他們這些世家,還是有可能存活下去的。
因為新的朝廷,第一時間,想的肯定是穩定時局,而穩定時局的方法,就是與世家親近。
但是人家晉楚兩國不同。
他們擺明了,就是來秦國撈好處的。
即使滅了大秦,沒有撈到足夠多的好處之前,豈能罷手?
他們又不會管大秦本土世家的存活。
大不了搶了就走,讓這片土地的百姓自生自滅。
只要能夠彌補他們的利益就可。
“李寅啊,我們這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