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狄烈當即下達了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命令:“將那日咬傷設也馬的大狗殺了,不準吃,焚燒深埋。”然後轉過頭對趙梃感嘆道:“你不用選擇了,老天已替你做出了決斷……”
三日之後,這位金軍的真珠大王、宗室郎君、國相長子,悽慘至極,如狗一般,嗬嗬有聲,哀鳴窒息而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獵兵,橫空出世!
十二月初九,天誅軍頒獎慶功大會如期舉行。
但是,張銳、郭大石、趙梃及二十名天誅軍第一營的精銳戰士,卻無緣這場盛會。軍情如火,他們,將代表天樞城,馳援五馬山。
五馬山寨的信使,是透過浮山寨的劉澤帶過來的。對於求援信上的許諾與封賞,狄烈嗤之以鼻。將信件交與陳規、張角、何元慶、張立、釋智和、凌遠、高亮、侯方鏡等人傳閱之後,這群天樞城的軍政首腦,也是啞然失笑。
信王的印籤,信王的封官許願。放到太行山任何一個寨子,哪怕是四大寨,都會鄭重其事,甚至ji動不已。這年頭,上山落草的,有幾個不想朝廷招安,洗黑變白,求得個官身?真當山賊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只是,這一招對天樞城而言,真是太不好使了。
信王?十八郎?哪個勢力撿到都要當寶的人物,放到天樞城裡,宗室前三都排不上。朱皇后、朱婉婷、越王、濟王……那一個的印信不比信王的印信更權威、更管用、更合乎規制?
信王趙榛想當然地來這一手,純屬貽笑大方、給富翁打賞。
對於五馬山寨的求援,天樞城分兩派意見:一派以何元慶、高亮、侯方鏡等部分軍政方為首,主張置之不理。理由很充分,首先,五馬山寨與天樞城並無半點瓜葛,沒有救援的充足理由。不要說什麼同仇敵愷,就算是街頭兩幫人打架,你要幫其中一方,也得要有個由頭;如果不止你一個人上場,還要拉一幫兄弟幫襯,那就更要有點好處才行……這個世界上,哪有無緣無故的愛這回事?
其次,天樞城剛剛打完一場奈何關大戰,全軍疲憊不堪,槍械彈藥及火藥都出現了短缺,需要休整一段時間,此時不宜再與金軍發生大規模戰鬥。
不過,另一派以陳規、張角、張立、釋智和及凌遠等人為首,卻認為應當救援。他們也不說什麼唇亡齒寒、同仇敵愷之類空泛的言語。同樣提出兩個理由:一是幫助五馬山寨抵抗金軍,也等於是幫助自己。利用五馬山寨的人,五馬山寨的地盤及米糧,消耗真定城的金軍。敵人的力量多被消耗一分,將來天樞城所面臨的壓力就少一分。這個觀點,倒很符合後世中國的抗日戰爭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又是出人,又是出錢,又是出軍火的援助方略。
二是五馬山寨近來聲勢大漲,吸引了太行南北諸多寨子,舉寨投奔,兼之收留流民潰軍,整個山寨急劇膨脹到五萬之眾。雖然這裡邊真正有戰鬥力的少得可憐,但這數萬人口卻是一筆寶貴資源。
亂世之中,什麼最寶貴?不是錢財、不是兵甲、不是軍卒、甚至不是米糧,而是人口,大量的人口!有人就有一切!反之,算有了一切,但沒有足夠的人口,那也是風中飄絮,沙上聚塔,最終消散於無形。
救援五馬山寨,將這數萬人口安全轉移至平定,可以大大增強天樞城的實力。退一萬步說,不為天樞城打算,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數萬中原漢民,被金軍打破山寨,屠盡老弱,再將青壯虜至金國為奴不是?
贊成派意見一出,反對派頓時啞了火。的確,這兩條理由太充分了,幾乎無可辯駁。不管是從大義上還是利益上,都挑不出毛病。其實贊成派還有一條理由沒說出口,那就是信王。如果有可能,最好不要讓他再落到金人手裡。
現在只剩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