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防走水,免得一燒就是全部燒個精光。
草棚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擋住即將到來的寒風,但好歹也算是有個安身之地。
更重要的是,呆在這裡,活命的機率要比呆在別處大很多。
吃喝拉撒都有人管。
雖說只能吃個小半飽吊命,但至少能活命。
喝水要喝燒開的水。
拉撒要集中在一處……
反正規矩很多,但絕大部分人都能遵守,因為不守規矩就只能餓肚子。
簡而言之,就是半軍事化管理,誰敢亂跳,有的是辦法整治。
人權什麼的,是沒有的。
而涼州軍軍中高識字率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發揮得淋漓盡致。
記錄,整理,統計,管理……
一切都井井有條。
馬蹄聲隆隆而過,草棚有人悄悄地從縫隙偷窺,看著高頭大馬和身披精鐵鎧甲的騎士遠去,目光有些驚悸。
“情況怎麼樣?”
馮刺史坐在馬上,看著層層疊疊的草棚,開口問道。
“半數的難民都收攏在這裡了。”
同樣坐在馬上,落後一個馬頭的石苞連忙回答。
安邑是河東的郡治,同時也是河東最大的縣城。
在這個時代,但凡能成為大縣大城,都是交通便利,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的地方,三者缺一不可。
多年戰亂,人口急劇下降,倖存下來的人口更是進一步聚集到大城市的周圍。
當然,也有不少人是逃入山野躲避戰亂,但最終能活下來的人,十不存一。
這些人,為了生存下去,只能在山野中,與天鬥,與地鬥,與自然鬥,與猛獸鬥……
在這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失去文明,退化成野人,運氣好一點的,那就是成為蠻夷。
相比於十不存一,生死各半的大縣城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只是經過數十年戰亂,就算是像河東這種中原重郡,人口多也只是聚集在安邑、聞喜、解縣等幾地。
再不復後漢人口巔峰時的盛況。
不過這也為馮刺史清洗河東提供了方便。
石苞所說的收攏半數難民在安邑,原因也正在於此只要控制了幾個主要縣城,就能控制郡內的大部分明面上的人口。
再加上這一場暴亂下來,世家豪族的隱藏人口都能趕出來大半。
因為世家豪族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來養他們。
或者說,世家豪族手裡的糧食,已經被某些有心人劫掠一空。
“半數?半數是多少?”
“按現在統計出來的,約有二十萬上下。”
也就是說,再加上聞喜、解縣等地,整個河東能收攏起來的百姓也不過是四十來萬?
如果再加上那些不是難民身份的,流竄入山野的,沒有收攏過來的流民,那些真正的亂民等。
全部加起來,估計也不過是小一百萬人口。
堪堪達到後漢動亂以前的一個大縣標準。
一郡對比一縣,而且還是已經把隱匿人口逼出來的中原重郡。
可想而知這一場持續了數十年的動亂,給天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馮刺史沉默了好一會,又抬頭看向遠處。
曠野上有人舉著標杆,似乎是正在測量著什麼。
還有一些衣著襤褸的人不顧天氣寒冷地在圍觀。
河東本就是產糧區,耕地眾多,同時還是是中原重要產鹽區。
這些日子以來,洗劫了這麼多的世家豪族,再加上背後幷州的支援。
別說是這區區數十萬難民,就是再翻一倍,養上三四個月估計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