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7部分 (1 / 5)

耍,大考大刷,那天晚上乾脆你我去唐不二那裡聽聽琴,靜靜心。”

這正中吳節下懷,含笑道:“好,就依你所言。”

天已經全黑了,等到進了考場,又睡到半夜,題目紙就發了下來。

依舊難度極大。

……

第一百零二章潛伏爪牙管定予

第一百零二章潛伏爪牙管定予

第一百零二章潛伏爪牙管定予

怎麼說呢,鄉試第二場的考試照例是幾道史論,考的是秀才們對歷史的熟悉程度。

中國文人歷來就是重世的習慣,修史也是一件國家性的大工程。這才有司馬光著《資治通鑑》,至於明成祖招解縉編《永樂大典》,康熙時重修《二十四史》都是動用了大量的國家資源。

當然,這個時空和真實歷史有極大區別,但世人對歷史的重視卻是一個模樣。

後世有句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很多官員遇到事,處置時大多會依史書上的陳例借鑑。

所謂: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得失。

即便在現代社會,不管是什麼主意,不管是古月老大還是常凱申,治理國家,依舊是沿用歷史上內聖外王那一套。除了儒家,任何外來的意識形態都不適合中國這片土壤。

所以,像鄉試這種公務員考試,歷史題肯定是繞不過去的。

第二場考試的題目不多,只三道,可作起來卻比較麻煩。

第一題:漢宣帝信賞必罰綜核名實論。

第二題:張蒼領主郡國上計論。

第三題:元代分封諸王論。

三道題,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題的綜核名實,出處《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綜就是綜合;核,核實;名,名聲;實,實際。意思是,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就是讓考生寫一篇論文,說明在治理地方的時候如何分析當務之急,又如何甄別不急之務,以便在工作中抓住重點。

第二題張蒼領主郡國上計論中,張蒼是秦漢時的歷史人物,做過漢宣帝的宰相。這篇文章是讓考生議論封建社會的分封制度。

第三題則是討論皇帝室諸王與中央之間的關係、得失。

這種題目說難也不難,大不了作文的時候拿儒家倫理往上一套子,寫些空話套話,就能過關。反正大家也都是這麼作的,考官也習慣了這種卷子。只需讓審卷的挑不出錯來就是了,至於能否拿高分,則是另外一回事情。

如果真要認真答題,這種政論文章的題目實在太大,一寫就是洋洋萬言,才算酣暢盡至。可考卷篇幅有限,一不小心就寫過了,沒辦法收尾。

對有心拿高分的秀才來說,卻是很難。

吳節也沒在這上面費太多的神,真若去請教國學大師,各人的觀點不同,寫出的答案也迥然有異,就算讓他們坐在一起辯個三天三夜,也爭不出一個結果。

他就偷了個懶,隨手在題庫裡找了三篇文章,背了下來,胡亂地抄了上去。

反正鄉試前兩場的卷子佔總分數的比例不大,只要最後一場的八股文寫出彩來,就是一好百好。

當下,就在考舍裡睡了一夜,第二日起了個大早,不緊不慢地磨了墨,一個上午就把第一題給做完了。

作妥之後,他才叫了一聲糟糕:這才一上午就把第一題給抄完了,接下來還有兩天,時間不好打發。

所以,下午他也沒急著動手,又睡了個午覺。然後生火泡茶,悠閒地坐了一下午。

等到第二日,才又作了一題。

至於第三題,就留到最後一日的上午吧。

其實,他這個速度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