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部分 (2 / 4)

爺爺對木匠產生了興趣。俗話說人過四十不學藝,一個多月,50多歲的爺爺購買了木匠使用的傢俱,到城裡木材市場買了木頭。在家裡一邊行醫,一邊做起了傢俱。爺爺做的傢俱使用的材料實誠,做工仔細,無論是鑿的眼兒,還是開的榫,卯眼很結實。往往是傢俱還沒有做好,就有鄉鄰來預訂。

三年後,爺爺做木匠掙的錢,加上爹種地的收入。堂屋一溜低矮的舊房變成了窗明几淨的五間磚瓦房,又停了一年,又蓋起來一趟子配房。爹和孃的愁眉苦臉隨之喜笑顏開。

吳茂林從小就跟著爺爺一起住。要說吳老漢膝下已有幾個孫子孫女,應該一視同仁?但是吳老漢是個傳統思想很重的人,他不耐見女兒孫女,他獨親吳茂林這個長孫。比如買了啥好吃的東西,不論有幾個孫輩兒在跟前,吳老漢眼皮連抬都不抬,就把好吃的東西獨自給了吳茂林。其他的孫輩兒都回去哭著跟爹孃鬧,說自己不是爺爺的親孫子。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6 家的溫暖

吳老漢的脾氣,兒女們沒有那個敢惹。都只敢在背後偷偷的議論,時間長了,都就習慣了。

比如現在各個村裡好多醫生都發了財。吳老漢如果像其他的農村醫生一樣使用手段掙錢,那能把周圍幾個村的醫生的行全爭了。但是吳老漢堅持行醫原則:窮漢子吃藥,富漢子掏錢!凡是能靠針灸等中醫手段治療的病,他幾乎不用藥用針,所以吳老漢就掙不到錢。吳老漢常說:行醫為了掙錢,那就是作賤生命。

吳老漢早早失去老伴,孑然一身,拉扯四個孩子成家立業,期間的艱難可想而知。但是不論再難。吳老漢堅持的行醫做人的道德堅守從來沒有放棄。當然吳老漢在村裡贏得了眾人的尊敬,比他輩分長的人都尊稱他吳先生,村裡的人從來沒有人敢於直呼其名。

現在,村裡40歲以下的人都只知道吳老漢叫吳先生,根本不知道吳先生的大名雅號叫啥。吳先生還寫得一手的好毛筆字,每到過年的時候,村裡三分之二的街門上的春聯是吳先生的作品,他寫春聯一口氣能寫三天,墨水要賠上幾瓶子,毛筆要寫禿三杆。包括誰家娶媳婦的車上綁的大紅花,都出自他的巧手。村裡紅白事兒坐席排座次,都請吳先生親臨指導。總之,吳先生所幹的事兒,都是興趣使然,絕對不圖利兒。吳先生不願意乾的事兒,你給一塊金磚他都不抬眼皮子。“沒利誰早起?”這俗語在吳先生身上失去了意義。

現在,吳先生已經不再行醫有兩年了。原因是他眼睛花的看東西很不得勁,藥品針劑上的說明戴著老花鏡看的很吃力,給病人輸液的血管,有時候扎三次針還扎不到位置。一個人就這樣,美好的時光暗藏在時鐘的秒針上,被執拗地噠噠噠轉著,雖然噠噠噠短暫的一秒二秒對於人的漫長的一生來說微不足道,正是這一個個的短暫,累積成漫長讓人童顏變白髮。不服不行呀!人說老就老了。看著跟自己隔桌而坐的長孫茂林,吳先生內心也頗多感慨。

這吳家長門祖孫倆,閒談了一會兒,吳先生說:“今兒坐了一天的車,使的慌了,早點睡吧!明天先到槐樹口親家家裡走一趟,趁著年前的清閒過了事兒(這一代娶媳婦叫過紅事兒;死人埋人叫過白事兒,下文同)吧!”

吳茂林回答爺爺,說道:“明天還是先到叔嬸家裡走走,順便在街上跟碰見的鄰居們打個招呼。後天再去槐樹莊吧!”

“也好。你二叔家就不用去了。收罷秋,種完麥,你二叔家就鎖了門,到北京打工了。”

“那就剩下去小叔家了,也到姑姑家裡看看?”

“哼!”說到小叔,吳先生面帶不屑說道,“你那個忤逆的小叔,兩口子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兩個孩子一個高中,一個初中。孩子上學處處要花錢,他們兩口子比賽一樣好吃懶做!也到農閒,你嬸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