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公司的債務總額約為8萬億韓元。
債權團目前有三種選擇。
最極端的方法是破產清算。
變賣資產後,由債權團按比例分配所得,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連本金的50都收不回來。
第二種方法是由債權團直接接管航運公司。
提高公司價值後再出售,以收回本金或獲得更高的利潤。
但這種方法風險很大。
為了提高公司價值,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債務規模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可能增加。
最後一種方法是直接出售公司。
這種情況下,債權團必須減免部分債務。
如果競標者很多,可以透過競爭抬高價格。
但沒有人願意收購每年虧損數萬億韓元的航運公司。
作為債權團的代表,產業銀行的李明傑會長選擇了最後一種方法。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公佈了出售計劃和債務減免比例。
“我們希望以減免10債務的條件出售航運公司。”
“減免10是指扣除航運公司管理層的個人注資後的金額嗎?”金正國問道。
“不是。我們將減免8萬億韓元債務的10,也就是8000億韓元。你們可以在扣除個人注資後的金額基礎上收購航運公司。”
這個條件不算太差。
加上債權團的債務減免和管理層的個人注資,他們可以節省近1萬億韓元。
但金正國覺得還能再爭取一些。
所以,他沒有理會李明傑會長,而是轉向航運公司的管理層,問道:
“我知道航運公司的自救計劃中包括重新協商租船費用。我想知道協商進展如何。”
“……我們已經談妥了15的折扣。如果進一步協商,最多可以拿到20的折扣。”
“現代海運也是同樣的條件。”
租船費用是收購航運公司的最大障礙。
聽到租船費用,管理層和債權團的成員都皺起了眉頭。
“租船費用太高了。比目前的市場價格高出10倍。如果收購航運公司,泰宇集團就要承擔這10倍的租船費用。”
“嗯哼,如果金會長親自出面談判,或許可以拿到更大的折扣。”
“說實話,我收購航運公司不是為了賺錢。我只是為了保證泰宇集團和其他韓國企業的出口不受影響。”
“您為了韓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我作為一名國民,感謝您的奉獻。”
所有人都同意金正國的說法。
在高昂的租船費用和航運業不景氣的雙重打擊下,沒有人相信航運公司能夠扭虧為盈。
現在收購航運公司無異於瘋狂之舉,所以金正國掌握著主動權。
“如果我收購這兩家航運公司,每年都會虧損數萬億韓元。儘管如此,我仍然會堅持下去。”
“為了表彰泰宇集團的高尚情操,我們會將債務減免比例提高到15。”
只有15?
看來金正國必須說出那句他一直想說的話了。
“如果現代海運破產,清算價值大約是2萬億韓元。那樣的話,如果泰宇集團收購所有資產,就可以節省2萬億韓元。現代商船也是如此。”
“現代海運是否會破產還沒有定論。您的要求太過分了。”
李明傑會長說得沒錯。
之前一直推動現代海運破產的青瓦臺已經垮臺了。
所以,即使現代海運進入法定管理程式,是否會破產還是個未知數。
但這並不意味著現代海運就一定不會破產。
“我知道我的要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