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0部分 (2 / 5)

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虎翼水軍改編),合計四萬大軍。在東起蘇州、南至明州、西至江州的千里戰線上,向宋軍發動全面進攻。

這場戰爭,從頭到尾,沒有一場正面作戰,全是追逐戰。一支正在撤退,甚至可以說是潰退的軍隊,怎麼可能還有勇氣正面對戰?望風而遁。就是此刻宋軍最好的寫照。

只可惜。想遁的話,也得問華軍是否答應——正如南宋君臣所擔心的那樣,華國海軍自東而西,陸軍自西向東。當兩支軍隊在兩浙路與江南東路的交界處衢州會師時。就將這個巨大的口袋紮緊了。整個江南。盡在彀中。

華軍出手,江南匪患兵災為之一清,當地豪門望族。巨賈大商,逃過一劫,更保住家財田產,無不歡呼響應,簞食壺漿相迎。

天健二年歲末,華軍以跑步進軍的姿態,毫不費力佔領整個江南,將南宋最後的精華果實,輕鬆摘取在手裡。

……

天健二年,對華國而言,是個豐收之年,南征北戰,東攻西取,全面開花,全面結果。奠定了大中華國的浩瀚疆域。

同在這一年,對南宋而言,則是一個不堪回首的悲慘歲月。

先是整個朝廷被迫南遷,再到禍亂四起,猶如以水澆油,撲之不滅,最後,更是痛失江南——但是,事情還沒完,楊太之亂愈演愈烈,以至趙構根本不敢待在長沙皇宮,而是以巡幸之名,逃到距長沙四百里外的衡州(今湖南衡陽),以策安全。

當劉光世大軍盡數集結完畢之後,一場慘烈的水上大戰,便在八百里洞庭湖上演。

紹興三年,二月,南宋集結了五萬大軍,以張浚督戰,劉光世掛帥,楊密、王德為先鋒,全力進剿楊太水寇。

張浚採取“剿撫並行”的策略,一面以悍將王德、楊密率宋軍精銳,對楊太軍發動軍事進攻;一面大力開展誘降活動,釋放俘虜,重用叛徒,許以高官厚幣,分化瓦解楊太軍。

這招果然極為有效。事實上,歷史上任何一次造反,只要當朝統治者祭出這個大殺器,再有得力人物好生運作,通常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次也不會例外。

四月,楊太軍中的黃佐、楊欽、周倫先後叛變,洞庭連環寨,接連被攻破。楊太軍,開始陷入困境。

六月,楊太大寨由於楊欽等叛變而陷於孤立,楊太率殘軍據水寨固守,繼續戰鬥。王德軍以巨筏塞置港漢中,用腐木爛草填入行船通道,使楊太軍車船無法行駛。雙方鏖戰十餘日,大寨終被被攻破。

所有人都可以降宋,唯獨楊太不能。因為他接的是鐘相的衣缽,他是以“天大聖”為號召,而鐘相死在朝廷手裡。他若降了,這個“大聖天王”的形象就轟然坍塌,他將為部屬所唾棄,變得一錢不值。

楊太既不願降,自然也不肯束手就擒,寨破之前,便與太子鍾義泅水突圍,被宋軍俘虜。

七月,楊太與鍾義及一干被俘寨眾,被械送長沙鬧市,磔之棄市。臨刑前,仍然高呼“老爺”(鐘相稱號)不止。

楊太之亂被鎮壓下去了,但趙構的噩夢並未結束,或許,永遠都不會結束。

經此動亂,荊南民生凋蔽,千里荒蕪。荊楚魚米之鄉,八百里洞庭,綠水染赤,浮屍如鯽,野鴉亂飛,呦呦鬼哭,直如人間地獄。與洞庭湖相距不過二百里的長沙,已不再適合作為國都。

也就在這一年,南宋各地——準確的說,是南宋所剩不多的半壁江山,江南西路與福建路,爆亂頻發。

如信州(今江西上饒)的王唸經暴動;建州(今福建建甌)的範汝為之亂;吉州(今江西吉安)彭友起事;虔州(今江西贛州)陳顒之亂……當真是“一夥多過一夥,一撥強過一撥。”

南宋不得不四處勾抽本就單薄的兵力,四下滅火,大肆清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