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部分 (2 / 5)

祖孫四個人。”廚師又說:“你們幾天都沒吃熱飯了,今天就多打一點去吧。”那天晚上,辣椒醬配白米飯,祖孫飽飽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華埠中心小學的老師就到我家,把我們村上幾個同學接去讀書了。

10天之後,我們這棟房子裡的六家新住戶的傢俱農具相繼運到。每家的“頂樑柱”到了,終於安頓下來了。樓下四家在中堂搭起了四副灶頭,還有兩家的灶頭安放在廳後的通道上,六戶人家就在這“新家”過起了移民之後的“新”生活了。

一家六口人,祖孫三代,男女老少,住在20多平方米的一間屋裡,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一幢屋裡,壘起六個灶頭,沒有煙囪,一開灶,煙燻得屋內人人流淚,更可怕的是那直通樓板的火光,只要稍不留神,一個火星子就可以燒掉一片民居。

新安江水庫庫邊長大的詩人胡雨澤,觀今日千島湖,憶往昔30萬大移民撼天動地的悲壯畫卷,動情地寫下《青溪情》:

卅萬拋家意躊躇,一截天險出平湖。浪呼百里驀回首,夢繞新安覓歸途。千家昔挑獨映月,九州忽照夜還蘇。曾憶江歌最是景,千島如畫青溪殊。

6.八個月建起一個縣城(1)

1959年5月,新安江的庫水淹過水位高程50米,經歷1751年滄桑變遷的浙西重鎮——淳安古縣城開始漸漸被水淹沒。時隔不久,新安江庫水衝上水位高程70米,經受1339年曆史長河洗禮的獅城也只剩一片水面。這兩座古城隨同他們深厚的文化積澱沉入了新安江水庫底。留下的只是淳安、遂安兩縣老人的記憶和說不清的歷史辛酸。

在兩座縣城沉入庫底的時刻,在淳安縣城15裡外的山坡上,卻奇蹟般地出現了一座新城。新城從1958年2月21日破土到1958年9月4日淳安縣移民辦公室率先入城為止,只有222天,這可謂創造了世界奇蹟。

這奇蹟只有在那個時代才能創造;只有在那個時代人均居住面積才能從平方米降到平方米,有的一家甚至人均只有3平方米泥木結構的低屋;也只有在那個時代,古城從8萬多平方米的房屋縮減到不足6萬平方米,後來一城又住上兩個縣的縣級機關幹部、家屬。從規劃5000人一下膨脹到7359人。

浙西的淳遂兩縣系一天然盆地。四周均為高山峻嶺,北靠復船崗、葛蒲嶺,東鄰太陽山和毛嶺,南有千里崗,還有龍門大山,與安徽交界的淳安西部是新安江水的源頭,日流塘頭、百峰山。涓涓細流從各千米高山匯入徽港。四周千米高山圍聚起的淳遂盆地擁有大片耕地,而且大量是新安江、遂安江、雲源港、梓桐港等十幾條山溪沖刷堆積起的沖積平原,地肥水美。新安江上游直通安徽歙縣屯溪,下經建德直連杭州。向南沿蘭溪江可直通金華、衢州。東漢開始,便逐步成為浙西重鎮。位於遂安港中游左岸的獅城,下通港口與新安江航運銜接。到了上世紀30年代,遂杭、遂衢通衢大道打通,全縣物質集散才變得便利。盆地中已有十多個與獅城相鄰的集鎮,基本實現了半商半農。

茶園鎮盛產青石板,依賴著新安江和太平、富德三江總彙樞紐,依賴著得天獨厚的三源,青石板就成了茶園人的搖錢樹。茶園沿街西側店鋪林立,1926年已有了電燈照明和機械碾米,到1944年,鎮上已有八千多人。

淳安、遂安和安徽歙縣三縣水路交匯點上的港口鎮,在商業繁榮程度上居淳安、遂安之首,故有“金港口、銀茶園”之說。1944年,港口鎮也有八千多人,商店一百多家。

坐落在新安江中游左岸,名為“萬年鎮”的威坪鎮,為浙皖邊界重鎮,是浙西通往安徽歙縣、屯溪等地的水路交通要衝和重要商埠口岸,1921年,威坪商人胡潤相辦起了威坪電燈廠,在富春江、新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