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潘石屹的老婆捐款> 第1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1 / 5)

評論///

竇粒兒

/// 2006/01/06 /// 16:54:58

人們都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任其自由地發揮,因此,才會在做完善事或者公益活動後,憑著內心深處的奢望,促使自己去追逐回報。

正白旗

/// 2006/01/06 /// 17:10:36

用物質的辦法來解決物質的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它只能維持在一個水平上,最終是死衚衕,是行不通的。

這句話說得好,物質終歸是物質,它對一個人所起到的支援作用,只會侷限於物質存在的那一個時間段裡。當物質消失時,這種支援與幫助的作用就會隨之消失,讓這個人又回覆到原來的生活狀態。但精神上的改變又是何其難,它遠沒有物質來得那麼直接那麼快,不要怨許多接受救濟的人為什麼那麼短視。當一個人飢餓時,你讓他擺脫大餅的誘惑而去接受精神的洗禮,是多麼的勉為其難啊!

褪色的浮

/// 2006/01/06 /// 20:17:53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馬斯洛5種需求的一種,也是分為多層面的。我認為,通常的人,精神境界的層面高低與物質層面的高低是相關的,而且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物質層面高的人,往往較為容易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就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樣。這只是對於一般的人而言。但是,對於具有慧根,以及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的人,在天賦智慧下、後天環境影響下,會較一般人更能達到高的精神境界,所謂高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忘己置心於天下及百姓的人,而忘我的不同程度則決定了不同層面的精神境界。

至於行善,我認為是發生在點滴生活中的,不一定像您說到的那樣壯大或者壯舉。但是,積少就會成多,也就成了所謂的事業。對於大眾,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或者是一種境界。而善舉的大小,決定於不同人的不同能力,對於能力大的人,相對其自身也許僅僅是滴水之勞,對於能力小的人,相對其自身也許已經是全部。所以,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是善舉。但我認為,後者的善舉更大,或者說精神境界更高!

慈善事業並不是那些轟轟烈烈、大肆宣揚的慈善晚會、募捐拍賣,等等。那些不排除被一些人當作一種炒作的方式與手段,當作一種提高名望的渠道,如是便有太多的個人目的,有太多的利己。同時,為了包裝為了造勢會付出更多的財力物力,甚至在一晚的慈善晚宴上,捐款的總額還不如當晚的消費費用。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慈善事業!

相反,我認為慈善事業是每一位社會人一生的事業,就如同每個人一生的事業(通指工作)一樣,是用心長期在做的舉動,而不是一小撮人的事業。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祥和平安,能夠做到此,也就無所謂原則、方向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大自然是平衡的

//blog。sina。/u/4679dbbf010000nx

我的童年是在貧困和疾病中度過的,因此從小就對疾病非常畏懼。上小學時,因媽媽有病,我好幾個月沒有上學,好強的媽媽在病床上給我補落下的課。媽媽告訴我,生物分三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當時的我對前兩種都好理解,地裡的莊稼就是植物,家裡養的雞和豬就是動物。唯有微生物怎麼也理解不了。媽媽只是告訴我微生物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見。我想,既然人看不到,完全可以像算術中的四捨五入一樣忽略不計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微生物有了一些更深的認識。大自然總是平衡的,有時會有一些不平衡,但最終還是會達到平衡。如物質不滅定律。世上的物質其實並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只是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