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都史料館內的藏品都是高仿,那,小島國的藏品還有真的嗎?
宋老話音落下,熊本綱一接過說道:“那就請宋老先生開始吧,拿出這是高仿的證據。”
這會,不但是他,連帶那些磚家也都隔著玻璃細緻的看了看,跟之前鑑定的一樣,他們確定這是真品,信心自然爆棚。只要沒被替換,這真假就已經定論。
宋老微笑著說道:“不急,既然論真偽,就要從字的方方面面說起,我想問下熊本先生,您知道這是誰的字嗎?”
這下還真給問住了,因為這些字的落款只有倆字‘德扆(yi)’和時間。
而這倆字說法很多,卻一直沒有定論,但是宋朝的這點毋容置疑,不論是毛筆字的習慣、字型,還是紙張墨跡的驗定,都是宋朝,並有很多後期鑑賞的印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還有各時期皇宮收藏的記錄,都說明這是宋朝的字跡。
或許知道熊本綱一回答不出,宋老沒等他回答,接著說道:“說個人物或許大家知道,華夏楊家將裡的佘太君大家可知道?”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佘太君,楊家將裡相當有名。但不知根這些佛經有什麼關係。
宋老並不理會下面是否回答,接著說道:“佘太君的父親,宋朝名將,折德扆,就是這幅書法的主人。折德扆是折家將第二代家主,折德扆是長子,少時從軍,以勇猛善戰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鎮守府州抵禦契丹人,屢次破軍殺將,折德扆年輕時就已經擔任永安軍節度使,負責府州軍務,但早年毛糙,其父親折從阮就令其抄寫佛經,以磨鍊心性。這些字,就是他出於習慣,在人生鼎盛時期寫下的。”
宋老說這些,居然沒有人辯駁,因為不知道,如何辯駁?小島國人再研究華夏曆史,也達不到華夏自己研究的細緻準確。
在這點上輪長短,不是可以致勝的切入點,所以,這些磚家,連帶熊本綱一都默不作聲。
他們雖然研究的不是那麼透,那麼細緻,但折家將他們是知道的。
很多人一說宋朝名將,肯定會想到岳家將,楊家將,很少有人知道還有折家將和種家將,但他們知道,也僅限知道,並不詳細。
宋老前面鋪墊結束,這才回頭指著玻璃罩裡的佛經說道:“當年,這裡鑑定這是某個寺院的的藏品,其實不對,雖然名家有抄寫佛經捐贈寺廟的,但卻因折德扆所寫的佛經殺伐血腥,於佛教的祥和相悖,難以存入寺廟,可他的書法卻又功底深厚,鐵筆銀鉤,雖是行書,卻有草書的意境,自成一家,字又有戰場馬革裹屍的豪氣,又有不畏強虜的熱血壯志,所以,被皇家多為收藏,少有流落民間的。”
說到這,老人看了眼四周,見大家被他的講述吸引,這才回手指著裡面的佛經說道:“大家請看,既然作者是位將軍,是一個血戰沙場的將軍,那他的字就要有殺伐的豪氣。華夏有句古話,字如其人,可大家看,這字型很美,真有北宋的風格,可只有型,沒有意,更沒有神,缺少的正是這本該無與倫比的筆意神髓,所以老夫斷定,這是仿品。”
熊本綱一嘴角翹了下,上前半步說道:“老先生,這是你一家之言,不足以取信,還請再拿佐證。”
其他人懂的不懂的,都有此疑問,唯有交流團裡的兩個老人湊近了細細的看了看書法,彼此眼神交流了下,神色淡然的退後,讓出了圈子。
宋老依舊面帶微笑說道:“熊本先生,您稍安勿躁,字的鑑定,首先確定人物,時間,場景,因為這裡麵包括書法創作者的身份帶來的獨特筆意,和年齡對生活的感悟,還有一點,就是當時創作的環境,是快樂,還是憤怒,還是憂愁,這些,都會在字裡表現。大家請看,這些佛經剛勁有力,卻少了殺伐的豪邁和熱血,有其形無其意,典型的雙鉤填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