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衡解讀全集> 第14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1部分 (2 / 5)

國後,才把《詩》的樂曲進行了整理使它純正,《雅》樂和《頌》樂各得其適當的位置。”孔子揮動大筆整理樂曲,大約就在這個時候。有人解釋《尚書》的含義說:“‘尚’就是‘上’(君王)的意思;君王的所作所為,下面的人把它記錄下來,因此叫《尚書》。”“下面的人是誰呢?”“是臣子”。這樣說來臣子是應當記錄君王的所作所為的了。問儒者:“為什麼把禮說成是‘制定’的,把樂說成是‘創作’的呢?”答:“禮是君王制定的,所以說是制定;樂是下面的人創作的,所以說是創作。天下太平,歌功頌德的樂曲就創作出來了。”

【原文】

60·2方今天下太平矣,頌詩樂聲,可以作未,傳者不知也,故曰:“拘儒”。衛孔悝之鼎銘,周臣勸行。孝宣皇帝稱穎川太守黃霸有治狀,賜金百斤,漢臣勉政。夫以人主頌稱臣子,臣子當褒君父,於義較矣。虞氏天下太平,夔歌舜德。宣王惠周,《詩》頌其行。召伯述職,周歌棠樹(11)。是故《周頌》三十一,《殷頌》五,《魯頌》四,凡頌四十篇,詩人所以嘉上也。由此言之,臣子當頌,明矣。

【註釋】

傳:當為“儒”。隸書儒或作■,故易訛為傳。

拘:拘泥,狹隘,目光短淺。

孔悝(kuī虧):衛國大夫。鼎:禮器。銘:銘文。古代的一種文體,常刻在碑石或鍾、鼎一類的器物上,以稱頌功德或以示鑑戒。衛孔悝之鼎銘:孔悝曾輔佐喪失君位的衛莊公重新獲得帝位,莊公為了表彰他的功勞,特地在一座銅鼎上鑄刻銘文,贊孔悝祖先的功勞。參見《禮記·祭統》。周:東周。周臣:春秋時期,周天子和各國君王之間名義上還存在著君臣關係,各國的臣子都算是周天子的“陪臣”,所以這裡的周臣也包括各國的君臣在內。

穎:當作“潁”,形近而誤。潁(yǐng影):郡名。戰國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陽翟(今禹縣),在今河南中部一帶。黃霸:人名。漢宣帝時由潁川太守升為丞相,封“建成侯”,以政績清平著名於當時。

較:通“皎”。明顯,清楚。

夔(kuí葵):相傳是舜的樂官。夔歌舜德:《史記·夏本紀》:“舜德大明,於是夔行樂。”宣王:周宣王。惠周:對周朝作出了貢獻,指宣王中興。

《詩》:指《詩·小雅》中的《六月》、《車攻》、《斯干》等篇。《詩》頌其行:《漢書·董仲舒傳》:“周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滯補弊,明文、武之功業,周道燦然復興,詩人美之而作。”召(shào紹)伯:周武王之弟姬姡АJ鮒埃褐詈釹蛺熳穎ǜ嬙持吻榭觥U飫鎦蓋謨諡笆亍!睹獻印ち夯萃酢罰骸爸詈畛�諤熳釉皇鮒埃�鮒罷擼�鏊�耙病N薹鞘掄擼�菏「��共蛔悖�鍤×捕��桓�!�

(11)棠:甘棠,俗稱棠梨。周歌棠樹:傳說召伯為了不誤農時,在農忙時曾離開城邑到甘棠樹下去判案,詩人因此寫了一首《甘棠》詩來歌頌他。參見《詩·召南·甘棠》、《說苑·貴德篇》、《韓詩外傳》一、《鹽鐵論·授時篇》。

【譯文】

當今天下太平了,歌頌功德的詩歌樂曲,可不可以創作,釋經的人不知道,所以稱他為“拘儒”。衛國孔悝受到鼎鑄銘文的表彰,周代的臣子互相激勵操行。漢宣帝稱讚潁川太守黃霸有優良的政績,賞賜一百斤金子,漢朝的大臣都盡職政事。因為君王稱頌了臣子,所以臣子應當頌揚君父的功德,這在道理上是很清楚不過的。虞舜統治的時代天下太平,夔歌頌舜的功德。周宣王使周朝中興,《詩》裡就頌揚他的品行。召伯勤於政事,周人歌頌他在棠梨樹下判案的美德。所以《周頌》有三十一篇,《殷頌》有五篇,《魯頌》有四篇,總共頌有四十篇,都是詩人寫來頌揚君王的。照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