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5部分 (2 / 5)

要那種幾百年上千年的大木的。更不需要費時費力的去蜀中砍伐,費盡心力的運輸。”

老爹連忙道,“宮殿那麼大,沒有幾百上千年的大樹做柱,如何能行?”

“我有替代的辦法,用水泥加鋼筋,直接澆築出千年樹木一樣的柱樑,然後外面刷上漆,就一樣了,還能比木頭更結實,不怕燒也不怕蛀。”

“水泥?鋼筋?”

老爹糊塗了。

“就是一種很不錯的建築材料,有了水泥加鋼筋,可以直接澆築出千年柱樑,也能澆出巨形石塊。能省時省力還省錢!”

“我是聽不懂你的這些了,也弄不明白,不過你自己可要把握好了,莫要留把柄給人。以後軍令狀還是少立點,離開朝堂去山南呆幾年也好。”老爹道。

營建新都的訊息,李超要求嚴格保密。

保密主要還是為了比較順利的在山南襄鄧之間選好新都地址,然後徵地移民。

襄鄧,也就是襄陽和鄧州一帶,放在後世,那就是在河南的南陽盆地,這裡處於陝西、河南、湖北三省交匯地帶。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六次遷都襄鄧之議。

第一次,是北魏武帝元修曾有遷都,以避高歡將入洛陽之意。元修打算遷都荊襄,後大臣建議遷都長安,後元修西遷長安,於是西魏開始,第二年,高歡入洛陽,建東魏於鄴。

而第二次,是李淵打算避突厥之威脅,遷都他處,最後派中書侍郎宇文士及在山南一帶,選襄、鄧之間可居之地,以建新都。因李世民力勸,未實行。

第三次,則是唐末昭宗李曄時,有大臣提議遷都襄鄧,說國步多艱,當遷都圖存,襄鄧之地,實惟中原,人心質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此建都之極選也。唐昭宗有意千都,但因為朱溫的牽制最終未成。

第四次,則是北宋欽宗靖康元年,因金兵南下,將渡黃河,犯東京。宰相等人慾奉皇帝出逃襄鄧,以避金人鋒芒,可後來為京師留守李綱駁之,出逃襄鄧事止。

第五次,是南宋高宗時,金兵逼近,高宗欲移巡以避鋒芒,當時朝臣也多議論避襄鄧。

最後一次,則是金哀宗時,蒙軍圍汴梁,金哀宗也是打算退往襄鄧一帶。不過最後未成,國亡身死。

雖然最終襄鄧一帶未建過都,但六次遷都襄鄧之議,也說明襄鄧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立都之所在。

晚唐、北宋末、金等欲遷未遷,最後國破。

從形勢上來說,鄧州背依秦嶺巴山,面向江淮,可以屯重兵,退可守,進可攻。依託關中和巴蜀兩個天府,和一條江漢運漕大幹線,有兵源,有粟資,尤為重要的是,鄧州實為中原,天下中心。

其實歷史上雖有六次議而未成的遷都打算,但鄧州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四次建都。

禹都,夏朝時期的鄧地,不僅是鄧國都城,還是夏朝的國都。鄧州還曾是鄧國的都城,以及楚國的別都。

明末的李自成曾經在襄陽建新順國,改襄陽為襄京。

南陽盆地,居於天下中心,四通八通。

往北,是洛陽,往南是荊州。西北是長安,東南是江夏,西面是漢中,東北是中原地區。不論往哪個方面,都是一方的中心。

當年西漢立國,以長安為都城,建立的是關中本位制度。

後來的西魏、北周,其實都是關中本位制度,他們一開始實際的控制力都只是在西部,對於關東地區,尤其是遙遠的東南地區,掌控力其實是很薄弱的。

關中本位制度,說白了,就是關起門來發展關中。

楊廣為什麼要營建東都洛陽?因為隋一統南北,天下重新一統,長安做為這個大一統的帝國的中心,已經有些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