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士的特點> 第2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部分 (2 / 4)

後,門客問謝安王氏弟兄哪個更好些,謝安回答說:“小者佳。”門客問其故,謝安說:“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晉書·王獻之傳》)

王獻之少時,為人恬淡,遇事沉著穩重而有主見。《晉書·王獻之傳》載:“(獻之)嘗與徽之共處一室,忽然火發,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獻之神色怡然,徐呼左右扶出。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群偷驚走。”

永和七年(351年),王羲之出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初蒞郡,公務繁雜,難得有閒指導獻之讀書習字。但生長在書法世家,耳濡目染,加上天生具備習書的秉賦,獻之書藝進境極快。劉宋虞《論書表》記載了獻之幼年習書的一件事:“子敬出戏,見北館新泥堊壁白淨。子敬取帚沾泥汁書方丈一字,觀者如市。羲之見,嘆美,問所作,答雲:‘七郎。’羲之作書與親故云:‘子敬飛白大有意。’是因於此壁也。”

由於早有令名,十歲的獻之參加了永和九年三月的蘭亭修禊,因年幼未作詩也未罰酒。但這種文人盛會對他的成長給予了積極的影響。

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稱病去郡,誓墓不仕。這對他幾個兒子的生活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一則琅邪王氏雖然沒有了王導在世時的威勢,但仍然是僑姓第一大族,獻之的叔父王彪之、舅父郗、郗曇仍在政壇上有顯赫的地位;再則,羲之早有隱退之志,在會稽國的剡縣、上虞、諸暨、山陰一帶置了田產,足以維持一家優裕的生活。

王羲之去官後,住在蕺山的別業中,優遊山林,閒適恬淡,有了更多的時間指導獻之習書。獻之日夕修習,書藝突飛猛進。王羲之對人介紹獻之的書法時,曾稱其“咄咄逼人”。他在謝奉處書於材上的字,被謝家收而藏之,珍同羲之書。(事見劉宋虞《論書表》)此時的獻之,僅是十餘歲的少年。而羲之二十七八歲任臨川太守時所寫的字,還被陶弘景稱為“不足觀”,可見獻之習書天賦之高。

王羲之在去世前一二年寫信給好友、益州刺史周撫說:自己沒有其他心事了,只有最小的兒子還沒有完婚,正在為他物色。是時,獻之年方弱冠,人物出眾,已經很有名氣。晉代品評士人的標準,特別注重容貌風度,總稱之為“風流”。在羲之、獻之生活的時代,“凡稱風流者,皆舉王、劉為宗焉”(《世說新語·品藻》劉孝標註引徐廣《晉紀》)。王、劉,指王與劉。獻之的風流,人們常與劉相比。

謝安曾說王獻之僅次於劉。獻之風流既為“一時之冠”,自然要娶名門之女。獻之舅父郗曇的女兒道茂,稍長於獻之,美妍貞靜,待字閨中。獻之對其頗有“好”之意,羲之乃代其託人向郗曇求婚,其中一封書帖雲:“中郎女頗有所向不?”

今時婚對,自不可復得。僕往意,君頗論不大都比亦當在君耶!郗曇於穆帝昇平二年(358年)八月升任北中郎將、持節,都督徐兗青幽揚五州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羲之書帖稱郗道茂為中郎女,求婚當是昇平二年以後的事。獻之與道茂成婚的時間,史籍沒有記載。但是,允婚後,需要經過問名、納采等繁複的程式,成婚時間當在昇平四年(360年)初,郗曇未能參加婚禮而由郗代為主持。早在昇平三年(359年)十月,郗曇和西中郎將、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謝萬一同北上,征討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行軍到渦水、潁水之間時,郗曇因病退屯彭城,影響到謝萬,全軍潰散,郗曇因此降職為建武將軍。此後,郗曇病情一直很重,獻之、道茂成婚不到一年即病故。

昇平五年(361年),郗道茂生一女,取名玉潤,不久即因病夭折,這使羲之大為悲痛,身體每況愈下,未幾也去世。

王羲之晚年雖然誓墓不仕,卻並不禁止兒子出仕。凝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