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溫柔的 什麼> 第1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1 / 4)

txt小說上傳分享

藝術化的人生:朱光潛的《談美》(1)

美學這東西來到中國,只有100多年的時間。這樣講並不意味著中國古代就沒有“美學”,而是說作為一門獨立的現代學科,美學是到了晚清才從西方引進的。而中國古代其實擁有非常豐厚的美學傳統,一經與來自西方的新知識結合,便產生了特色鮮明的中國現代美學。

中國現代美學的早期大師有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魯迅等。其中王國維的造詣最高,他力圖打通中西美學,並結合現實人生經驗來觀照中國的文學藝術。王國維著有《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等傑作,其中《人間詞話》可說是一部精彩的美學經典。

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美學”作為一個現代學術和現代文化概念,開始在社會上流行。這時致力研究美學的主要有北京大學的朱光潛和宗白華教授等。其中朱光潛除了寫有《文藝心理學》等學術專著外,還用了很大精力進行美學的普及工作,所以他的影響更大一些。這裡介紹的《談美》就是一本雅俗共賞的美學佳作。有人說:“作為普及性的、通俗性的學術著作,《談美》仍然是一本經典,至今沒有一本新的《談美》來代替它。”

朱光潛,字孟實。1897年生於安徽桐城,1986年逝世於北京大學,他90歲生涯的大部分都貢獻給了中國的美學事業,所以晚年的他和宗白華都被尊稱為“美學老人”。20世紀80年代,他們在未名湖畔散步的身姿,已經成為北京大學師生永遠懷念的風景。

朱光潛的《談美》寫於1932年,由著名的開明書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寫過一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用書信的形式,漫談文藝、美學、哲學、道德、政治等問題,發人思考,指點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響,成為重印了30多次的暢銷書。但這本書主要談的是人生修養,還沒有充分展示朱光潛的美學思想。於是,作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潛以“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為副標題,寫作了這本《談美》。

在《開場話》裡,朱光潛這樣寫道:

朋友:

從寫《十二封信》給你之後,我已經歇三年沒有和你通訊息了。……聽說我的青年朋友之中,有些人已遭慘死,有些人已因天災人禍而廢學,有些人已經擁有高官厚祿或是正在“忙”高官厚祿。這些訊息使我比聽到日本出兵東三省和轟炸淞滬時更傷心。……我堅信中國社會鬧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問題,是大半由於人心太壞。……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在這封信裡我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

朱光潛是懷著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來寫這本不厚的小冊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話的語言把高深的美學問題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從而起到了淨化讀者心靈、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什麼是美?什麼是美感?朱光潛沒有用深奧的理論語言把問題講得雲山霧罩,他首先從一個很具體的事例入手:從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態度來談。同一棵古松,木材商看到它值多少錢,植物學家看到它的生長結構,而畫家則看到它的氣質、風韻,也就是“美感”。這便是我們對待客觀物件“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幾種不同的態度。透過木材商、植物學家和畫家對一棵古松的不同態度,朱光潛指出“人所以異於其他動物的就是於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是無用的,但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人之所以是高階動物,就高階在追求“無用”上。我們知道孔子說過顏回粗茶淡飯還能夠“不改其樂”,這就是用審美的態度看待人生,所以顏回也被尊為聖人。

可是為什麼木材商和植物學家沒有看到美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