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黑社會紀實片> 第3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部分 (2 / 5)

制,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當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設計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時說:“這種服裝好看、實用、方便、省錢,不像西裝那樣,除上衣、襯衣外,還要硬領,這些東西多是進口的,費事費錢。” 中山裝由於具備好看、實用、方便等優點,所以一經孫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由此可見,人民群眾擁護偉人的創意,主要是因為:“實用、方便、省錢。”

*時,有形的差不多都被我紅衛兵小將們跟司馬光砸缸一樣,爭先恐後奮勇當先砸得差不多了,現在雖然說政府們為了發展本地旅遊業,為了經營城市的需要,修舊如新,修舊如舊,花了血本,可是不要緊,這些都是可以賺回來的。據鳳凰衛視的竇文濤在鏘鏘三人行裡介紹,故宮有個景點,不僅修得光鮮發高,而且還擺上一龍袍造形,花十塊錢往那一站,頭衣合一,你就可以過一把皇帝癮,多好的創意啊!

有形有物的遺產整完了,如今很多地方都熱衷於申遺,什麼都要跟文化和遺產親熱一把。說到底,還是為了建設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以及羞答答地跟在後面的商業利益。每次去黃振龍喝茶時,抬頭即見店門上懸“廣東文化遺產”,一想到咱喝的是遺產,就有點想吐的感覺。不小心想起一些往事,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些煙花女為了招攬生意,往往戴上一平光眼鏡裝作女學生。如今的大上海煙花女進步成了小姐,行頭也與時俱進,小坤包裡往往放一本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話說餘先生聽說此事後甚為欣慰,謙虛地說:“也算是咱為普及中華文化作點應有的貢獻吧。”

等到中山市申遺大業成功之時,俺一定親自前往中山參加在中國休閒服裝博覽會,並買上一件由製衣公司苦心創新後的中山裝,然後到涼茶店買上一杯酸梅茶,再然後去書店看看餘秋雨的書,如此下來,想不文化也難。接下來,俺將前往偉大的首都,買上一張門票,登上長城,看看身上穿的,手裡端的,腳下踩的,全是遺產,此情此景,撫今憶昔,放眼全球,俺不得不信心百倍,放聲大喊:“誰敢說俺中國人不是全球最牛B的人?”

可是走下長城,俺腳有點發軟,有點發虛,有點類似吃了壯陽藥後的感覺。雄起了一把,可是雄起之後呢,虛脫的身子依舊如故。

餘秋雨說自己不是作家,作家們哭了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餘秋雨繼多年前辭官辭教授後,最近又向文壇諸君請辭“作家”這一榮譽稱號。

“我一再宣告,我不是‘作家’”,餘秋雨前些天答《財智人物》雜誌問時稱:“因為沒有參加作家協會,也不知道什麼叫‘文化散文’,覺得我寫的那些東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評論家’盯上。”

媒體驚了,大呼大叫:餘秋雨請辭“作家”稱號……餘秋雨,你不是作家是什麼?!

是哦,一個著作等身,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作家,讀者觀眾過千萬的人公然宣稱自己不是作家,這就像某省長在電視上面對鏡頭笑咪咪地宣稱自己只是人民群眾普通中一員一樣,只要不是傻子,誰聽了都生氣。

如果問下中國的學生、小姐、甚至我們民工們,餘秋雨是作家嗎?

他們想必都會說,這狗日的不是作家誰還是?這小子不僅是作家,還是教授,文化學者。

是哦,誰是作家,誰不是作家,那得問問俺們老百姓先。

可是問題是,現在公共場合說誰是“作家”,就像在俺們中國,誰要是當著一個良家婦女的面叫她“小姐”,會跟你急的哦。作家、教授這兩個詞,在俺們中國,好像跟醫生、公務員一樣,屬於同音多義詞,如果按語言學的範疇,屬於“假借”吧?

這跟那些到哪裡都要想方設法找機會讓大家明白自己是“中國作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