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建成和劉文靜已經回到了長安,帶回了宇文明的議和條件。
李淵聽了這苛刻的要求之後,卻是怒不可遏地將那份協議書撕得粉碎。
他大聲吼道:「這宇文小子還真的欺我李唐無人了!好吧!他既然要分四路來攻,朕就分四路迎擊,看看他有多厲害!也看看我李唐是不是真的象他認為的那樣不堪一擊!」
說罷,他便宣佈:
命李元吉為北路軍統帥,領兵五萬把守朔方,抵禦尉遲敬德的進攻;命李神通為西路軍統帥,領兵五萬把守西涼,抵禦羅成的進攻;命李建成為南路軍統帥,領兵十萬扼守漢中,抵禦李靖的進攻;命李世民為東路軍統帥,領兵十五萬據守潼關,抵禦宇文明的進攻;而餘下的十五萬兵馬,則留守長安,作為預備隊,如果哪一方不支,則出兵增援。
這個作戰計劃看似還不錯,但主帥人選一出臺,便讓群臣議論紛紛。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倒也罷了,這兩位皇子的作戰能力大家有目共睹,雖然也許不如那位大周皇帝宇文明,但在唐軍的將領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讓他們為帥是沒有任何問題。
可那李神通就有些讓人不服氣了,他唯一的戰功就是進攻李軌時,滅了這位李閥的旁系弟子。而這李軌本來就兵少將寡,西涼一帶又全是沙漠平地,無險可守。李神通當時的兵力幾乎是李軌的三倍有餘,還買通了其屬下的幾員大將,這樣才勉強取得了勝利。
而就算這一戰役,李神通也是付出了三萬多人的死傷,才總算攻下西涼地區的。在群臣看來,隨便換一個將領去當主帥,估計都不會比李神通差。
不過,相對於李神通來說,李元吉就更有爭議了。這位大唐的齊王,從小便嬌生慣養,不學無術,便偏偏李淵又喜歡重用他。結果讓李元吉守太原,將太原丟給了劉武周;讓李元吉參加洛陽之戰,也落個慘敗收場。就連進攻蕭銑時,凡是李元吉單獨領兵時,都幾乎沒有贏過敵人。他最好的戰績也就是和敵人打個平手而已。
對於這樣一位驕橫無能之將,李淵竟然命他為北路軍統帥,以五萬兵馬對付周軍大將尉遲敬德的十萬精銳。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誰會獲勝。
而這樣的軍隊統帥安排,李淵也是有苦無處說。要說他知不知道李神通和李元吉的無能,他肯定知道。可問題是:他找不出更合適的人擔任主帥了。
因為他已經從安插在各位大臣和關隴各大家族的內線那裡,瞭解到了許多不好的訊息。很多官員和武將,以及關隴的大家族,都悄悄派人去了洛陽,和周朝的熟悉官員聯絡。
而這些人和周朝的官員會聯絡什麼事?李淵就算是用屁股想,也猜得到多半是向周朝提供他們瞭解到的唐軍和唐朝朝廷的情報,以及討論如果一旦周軍殺進關中,他們如何配合起事,如何迎接周軍入城的相關細節。
所以,在這種情況,他怎麼敢放心用其他有能力的人為帥?不要說是異姓者,就算同是李閥之人,也要分個親疏遠近。在李淵看來,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兒子才不會背叛自己。
因此,哪怕李神通和李元吉再無能,他也要將其推到統帥的位置上。這樣他覺得才可確保屬下的軍隊不會被將領帶著去投降了周軍。
當然,李淵也知道李神通和李元吉的指揮能力實在太過低下,故他又任命了楊師道和高士廉兩位謀臣,分別去西路軍和北路軍中擔任軍師,輔佐他的弟弟和兒子。
在他看來,這也是不得已的最佳選擇。
第二天,在長安城外的誓師大會上,李淵慷慨激昂地說道:「雖然周軍來勢洶洶,兵力雄厚,但七十萬大軍一天要吃多少糧食?那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關中之地富庶肥沃,北有蕭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東有潼關,皆是天下易守難攻的雄關。只要我軍堅壁清野,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