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科幻靈異>蜘蛛圖片> 第46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頁 (1 / 2)

由於對某些作家的戲劇改編作品大失所望,一九四五年起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始了自己的改編歷程,她將已發表的一些小說改編為戲劇。一九三九年發表的謀殺謎案《十個小印第安人》(後面因為某些原因更名為《無人生還》)在一九四三年的倫敦和一九四四年的紐約成功登臺,演出取得令人矚目的反響。克里斯蒂的《死亡約會》,小說發表於一九二八年,一九四五年登上戲劇舞臺,另兩部陸續改編為戲劇的小說分別是一九三七年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一九四五年以《尼羅河上的謀殺案》為名上演;《空幻之屋》一九四六年出版,一九五一年登臺。這三部小說的特點是都以赫爾克里·波洛為偵探,但是在改編為戲劇的時候,克里斯蒂刪除了波洛這個角色。「我習慣了波洛在我的書中出現。」她曾經就其中一部戲劇這樣說過,「所以大家很自然地認為他也會出現在這部劇中,但是其實他的出現並不合時宜。當然他可以出現,但是我始終覺得這部劇如果沒有他可能會更加精彩。所以在構思劇本的時候,我刪掉了波洛的戲份。」

《空幻之屋》之後的下一部戲劇,並非改編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長篇小說,實際上是改編自短篇故事《三隻瞎老鼠》,主要內容來自於一九四七年為克里斯蒂最偉大的粉絲之一英國喬治五世的遺孀——瑪麗王太后編寫的廣播劇。那年是瑪麗王太后八十壽辰,她要求bbc邀請阿加莎·克里斯蒂為此創作一部舞臺劇,於是《三隻瞎老鼠》得以問世。為了將其改編為舞臺劇,克里斯蒂發掘了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中的橋段,一個嶄新的劇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哈姆雷特在克勞狄斯和格特魯德面前表演戲劇時,國王問:「這齣劇叫什麼名字?」哈姆雷特回答:「捕鼠器。」於是《捕鼠器》從一九五二年十一月開始在倫敦上演,其製片人彼得·桑德斯告訴克里斯蒂,他希望可以上演長達一年甚至十四個月。劇作家回覆說,「應該不會演出那麼久,也許能上演八個月。」而五十年後,《捕鼠器》依然活躍在舞臺上,也許會永葆青春。

在《捕鼠器》上演幾周後,桑德斯建議阿加莎·克里斯蒂應該將她的短篇故事集中的《控方證人》改編為舞臺劇。但是阿加莎認為改編非常困難,可她還是鼓勵桑德斯自己嘗試一下。桑德斯開始著手改編,並且如期將改編的第一稿劇本交給阿加莎。她讀完後告訴桑德斯,雖然她覺得他的版本不夠完美,但是他的作品的確給予了她修改劇本的靈感。六週後,她完成了這部改編作品,這也是克里斯蒂本人最滿意的戲劇作品。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晚在特魯裡街的冬季花園劇院,觀眾們正痴迷地感受她精妙縝密而又出人意料的結局。《控方證人》在倫敦上演四百六十八場,隨即又搬上紐約百老匯舞臺上演六百四十六場。

《控方證人》上演後不久,阿加莎·克里斯蒂同意為倫敦電影明星瑪格麗特·洛克伍德創作一部可以展現她的喜劇天賦的戲劇作品。於是《蜘蛛網》這部運用陳舊的秘密通道來展示嘲諷意味的驚悚喜劇應運而生。一九五四年十二月《蜘蛛網》在薩沃伊劇院上演,迄今為止演出七百七十四場。它與《捕鼠器》和《控方證人》一起,成為倫敦經久不衰的三部成功劇作。

接下來的劇院冒險之旅,克里斯蒂選擇與傑拉爾德·弗納一起改編她十年前寫作的謀殺案《零點》。一九五六年九月在聖傑姆斯劇院上演,演出持續了六個月左右,表現可圈可點。那一年阿加莎已近七十歲了,但她每年仍然至少創作一部小說和幾篇短篇小說,同時還在書寫自傳。她後來又創作了五部舞臺劇本,但是隻有一部為原創劇本,剩下的均改編自小說。其中最傑出的劇作是《命案回首》,由一九四三年赫爾克里·波洛系列中的《五隻小豬》改編而來。在劇本創作中,阿加莎又一次將波洛偵探從情節中刪除,取而代之的是個風度翩翩的年輕律師。該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