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一爐的烤餅是試烤的,土灶剛搭好,溫度還不能很好的控制,晚上有單位在他們這裡定了烤餅和豆腐腦,大師傅就先試烤了一爐。 李陽和邵東的雞蛋麵剛端上桌,外面的烤餅也出爐了,聞著那特有的香味,李陽不禁食指大動,跟大師傅協商了一下,包下了半爐的烤餅。 然後大師傅就和服務員眼睜睜的看著兩個半大小子,幹掉了兩大碗麵條,外加八個烤餅。 在大師傅和服務員小姐姐的注目禮下,李陽和邵東迅速撤離了此處,並且最近一段時間都不打算光顧這裡了。 週日,李陽帶著馬師傅上了溪翠山,這回把調味料都買齊了,野兔也收上來了五百隻,萬事俱備,馬上就開始第二批風乾肉食的製作。 馬師傅幹勁十足,覺得李陽是個好東家,他女兒和小孫女在這裡住的挺好,小丫頭這段時間沒再發病,也按時吃藥調養,希望趁著她年紀小,能把哮喘的病根兒去了。 馬玉蘭幹活兒也麻利,廚子的女兒,刀功自然也不錯,以前馬師傅不想讓唯一的閨女整天煙熏火燎的下廚房,太累太辛苦。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自己的閨女成了媽媽,她也需要一技之長傍身,畢竟馬師傅這幾年也吃了不少苦,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只想把手藝和菜方子傳給閨女,再儘自己所能的多給她攢些錢,待自己百年後,也好跟亡妻有個交代。 好員工用著放心,李陽這個資本家,自然也就能省心。畢竟是自己的買賣,跟著他們忙活了一天,自己也是累的倒頭就睡。 李陽第二天還是被李旭冒著挨踢風險給叫醒的,李旭也不想去,但是眼瞅著就快要遲到了,只好拿著長木棍,去屋裡把二哥扒拉醒。 李陽的起床氣依舊嚇人,但是也分得清好賴,拿上李晴給收拾好的書包,巨嬰李陽一摸兜兒,獎勵給弟弟妹妹五分錢,讓他倆繼續保持優良傳統,就騎著猛蹬二八,一路飆車去了學校。 李旭詫異,自己不僅沒挨收拾,居然還有了意外之財? 李晴比他淡定一些,小姑娘按勞分配,給了弟弟三分錢,自己留兩分。 李旭覺得這樣分配不好,自己不能佔便宜,但是李晴說了,分工不同,危險程度就不同,她只是收拾了一下書包,給二哥裝上早飯,並沒有危險。 李旭懂了,這次也沒啥心裡負擔的收了錢,這可能就是二哥說過的,“危險與機遇並存”吧! 還有兩分鐘就要上課了,家住縣城的踩點兒大軍們都進了教學樓,門衛大爺剛要關大門,就覺得眼前一花,這場景似曾相識,門衛大爺熟門熟路的抬袖掩住口鼻,眼睛眯起,隨著腳踏車軲轆與地面發出刷的摩擦聲,地上立時升騰起一陣塵土…… 李陽一個漂亮的甩尾,腳踏車穩穩的停到了車棚裡,李陽扔下車子,高喊著:“辛苦王大爺!”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往教室跑。 門衛大爺淡定的放下手,撣了撣衣袖上的土,走到車棚把李陽的座駕給鎖好,再一次的感慨,李陽這小子的東西真心不好收啊! 李陽的膠鞋鞋底都快磨出火星子了,終於在上課鈴聲響起的同時,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和李陽這邊驚險又刺激的早晨不一樣,李家那邊還得下地幹活兒。 利民大隊有幾個好領導,把春耕事宜安排的井然有序,冬天裡賣了豆芽,賺來的錢有一部分添置了新農具,李陽家裡的小推車也沒藏著掖著,反正蓋房子的時候,大家也都能看見,還不如物盡其用,先讓它來亮個相。 地裡的重活都忙完了,現在家裡的老人,但凡是兒女省心的,都不用下地挨累,李奶奶就用一些針頭線腦的小東西,鼓動閒來無事的老頭老太太幫他家幹活兒。 雖說是老頭老太,但實際上年齡也沒多大,在鄉下,不到四十歲就當爺爺奶奶的大有人在,李奶奶那裡的活兒也不重,就是一些蓋房子的前期準備。 青壯年勞動力在田裡勞作,村裡年紀大些的也在村口這邊乾的熱火朝天,要不說不能忽視大爺大媽的戰鬥力呢! 李家的勞動力在春耕結束後,發現村口宅基地的地基都打好了,這幹活兒的熱情也是李家爺奶始料未及的。 自己家裡這些小東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