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過後,青菜的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雖然跟過年的時候沒法比,總算也不像夏季那樣,一毛錢能買二斤了。 村裡給青菜和豆芽的統一收購價格是每斤一毛二,價格定下了,但是也不好直接給錢,基本還是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亦或是換成工分,等到年前大隊部統一結算工分的時候再給換成錢。 這麼折騰也是沒有辦法,畢竟上面有明文規定,禁止個人私下買賣。不過大家經過這幾年已經習慣了,現在有個收購站已經方便了許多,他們也不強求。 其實有部分村民也替自己家的親戚換東西,畢竟蘑菇、木耳這些野菜,誰都可以去摘,現在利民大隊能收這些乾菜,換的東西種類多還不要票,這樣的機會多難得,於是一些本村的人就開始“夾帶私貨”了,這個現象愈演愈烈,吳敏發現後,先去找了李陽,問他怎麼辦。 李陽一聽還有這種好事兒,那必須得照單全收啊,來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大隊部那邊他會去打招呼的。 隋會計人老成精,雖說收購站是以利民大隊集體的名義建立的,但是實際掌控權卻在李陽手裡,吳敏也是李家人,自是什麼口風都不會往出漏,至於自己家的傻兒子,自從去收購站上班後,打馬虎眼的功力日益精進了。 現在的情況就是大隊部沒出錢沒出力,就出了個破院子,每個月都能拿到收益,簡直就是坐享其成,這種情況下,要是再強求其他就過分了。 李陽看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其實收購站所有的貨源和銷售渠道都被他死死的掌握在自己手裡。 其實隋會計高估李陽了,就他的進貨渠道,即使告訴你們了,你們也不見得敢去。 從秋收過後,劉盼弟和小姑子兩人就開始製作護膝,皮褥子,皮坎肩這些東西,縫紉機的效率就是高,現貨已經存下了不少。 現在李陽又有了新創意,她們二人又開始加班加點的製作棉耳套和皮帽子。 終於在十一月中旬,天氣徹底冷下來的時候,這些禦寒物件悄然出現在了市裡和縣城的黑市,就連縣城供銷社裡都上架了一批,目前來看銷售情況良好。 這個年代最大的優點就是這些東西不容易被仿製,因為原材料湊不齊,最多也就看市面上有人用了,回家做一個自己戴。 劉盼弟還做了一些小號的,這是李陽要拿去送人的,每到這種時候,李陽就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認識那麼多的小孩兒,其中最大的是小學三年級的邵北和王曉雨,最小的是趙大爺家的小孫子,最難纏的是齊思思和龐壯壯,真是想想就讓人頭大。 齊思思還好,畢竟離得遠,平常也見不著面,但是龐壯壯不一樣,十天半個月的就能見一次面,聽說李陽家裡養狗了以後,撒潑打滾的要跟李陽哥哥回家看大狗。 李陽也算是閱遍熊孩子無數了,人前撒潑的他見過不少,就地打滾的他還真是第一次見,關鍵是這孩子本來長的就胖,在地上一滾起來,差點兒剎不住車,還好有門檻兒攔了一下,不然他能直接滾出院子去。 龐壯壯在前面滾,李陽就在後面追,以李陽的速度竟然沒跟上小鉛球的滾動速度,最後還是藉助了門檻之力,才把暈頭轉向的龐壯壯給拎了起來,檢查他有沒有哪裡磕壞了。 熊孩子滾的直迷糊,像只無尾熊似的攀住李陽不撒手,嘴裡還唸叨著要去看大狗,李陽無奈,只好答應放寒假帶他去看大狗,這才把小胖墩兒給哄好了。 李陽去龐家的時候都挑壯壯不在家的時候去,希望他小孩子心性,能早些把這事兒給忘了。 臨近期末,李陽又要閉關複習了,他還得保住年級第一的位置,每到考試前,他看嚴易的眼光就特別怨念。 接觸的時間久了,嚴易也琢磨出了其中的門道,現在已經能很淡定的拿著書,遠離李陽的怨念攻擊範圍。 每到這個時候,李陽總要為自己守住了道德底線而流淚,他還是太善良了,要不然一悶棍下去,對手被成功撂倒,他又何須如此拼命的複習。 邵東身為一個“學酥”,夾在兩個學霸中間,體會著單方面的暗潮湧動,另一方的無動於衷,他很慶幸自己成績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