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部分 (1 / 3)

一、傳染病的定義和特徵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

傳染病有以下基本特徵:

1.有病原體: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茨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原蟲等。

2.有傳染性: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透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狀態等有關。

3.有流行性: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為:

①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散在發生;

②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在某一時期內,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超過了歷年同期的發病水平;

③大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一個短時期內迅速傳播、蔓延,超過了一般的流行強度;

④暴發:指某一區域性地區或單位,在短期內突然出現眾多的同一種疾病的病人。

4.有地方性: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侷限於一定的地理範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5.有季節性: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這與溫度、溼度的改變有關。

6.有免疫性:傳染病痊癒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後免疫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後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可分為以下幾種感染現象。

(1)再感染:同一傳染病在完全痊癒後,經過一定時間後,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

(2)重複感染:某種疾病在發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度侵襲而受染。血吸病、絲蟲病、瘧疾最為常見。

(3)復發:發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癒,而該病原體再度出現並繁殖,原症狀再度出現。傷寒最為常見。

(4)再燃:臨床症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覆上升、症狀略見加重者。見於傷寒。

二、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由於生物性的致病原於人體外可存活的時間不一,存在人體內的位置、活動方式各有不同,這些都影響了一個感染症如何傳染的過程。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例如透過呼吸的路徑,某些細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層的型態變化,刺激神經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噴嚏等症狀,藉此重回空氣等待下一個宿主。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則是引起消化系統異常,像是腹瀉或嘔吐,並隨著排出物散佈在各處。透過這些方式,複製的病原隨患者的活動範圍可大量散播。

1.空氣傳染

有些病原體在空氣中可以自由散佈,直徑通常為5微米,能夠長時間浮游於空氣中,做長距離的移動,主要藉由呼吸系統感染,有時亦與飛沫傳染混稱。

2.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原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溫暖而潮溼的液滴,病原附著其上,隨空氣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球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由於飛沫質、量均小,難以承載較重的病原,因此寄生蟲感染幾乎不由此途徑傳染其他個體。

3.糞口傳染

常見於發展中國家衛生系統尚未健全、教育倡導不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