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晉書》記載:“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
他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蹟,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資治通鑑》、《二石傳》“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晉書》中的《石季龍載記》(鮮卑前燕官文獻,後被收入《十六國春秋》)記載為“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一、英雄事蹟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冉閔之父),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大將)攻打河內郡,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由於寡不敵眾,冉瞻戰敗。石勒徙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
公元316年,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趙的戰鬥中被斬於陣前。冉瞻死後,留下年幼的冉閔,他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於使用智謀。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史稱昌黎大戰,此戰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勒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餘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在戰鬥中屢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
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殺戮,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胡族相互進攻掠殺、搶奪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的只留下四五百萬,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後來在鄴城對羯族*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地的復仇*,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後冉閔*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