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惡是人性中的兩極,由極善到極惡,再回到極善,這其中的過程最具有震撼心靈的啟示的力量。為惡為善,往往在一念之間,其間的分別比秋風中飄零的一片落葉的正面背面的分別還要微小。謝遜的故事讓讀者驚疑不定,在情感的峰口浪尖上起伏。
七傷拳是一個巧妙的暗喻,最適合謝遜的身份和本色。先傷己,再傷敵,仇恨和怨毒正是這樣一把兩頭都有利刃,使自己和敵人都同時深受到或明或暗深深的傷害的雙刃劍。報復似乎永遠是得不償失的,精神上得到的補償和安慰,絕不會比心靈的缺憾更多。
謝遜將他強烈而奇特的愛全部傾注在無忌身上,這愛執著而深入,甚至充滿了獻身的激情,絕不是凡夫俗子的婆婆媽媽的婦人之仁,它寄託了更高更深的生命的熱望,甚至不惜用暴力和虐責來盡情地表達和操演。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謝遜:半人半獸希臘神話中的人物(2)
謝遜最後的形象蒼涼悲壯,頗為感人。謝遜已完全換了一個人,不再是從前內心充滿怨毒,肆意妄為的魔頭了。他更像是失意英雄,虎落平陽,龍困淺水。饒是如此,他的雄風和機警還是有過人之處。謝遜曾經是恨得極深,現在卻是愛得極深,看他對張無忌的關心之情處處溢於言表,是愛的力量支撐他還堅強地面對人生的困難。當他誤以為無忌已不在人世之時,傷心得仰天大嘯,老淚縱橫,那種真摯和強烈的愛是觸目驚心的。
張無忌與謝遜重逢一段,讀者期待已久,大快人心。謝遜驚喜交集,居然不罵“賊老天”,而說出“老天開眼”這等極難得的話來。
謝遜的轉變,最合於情理。他曾被仇恨矇蔽了靈性,做了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但那卻不符合他內在的良心原則,他只是一個病人,他神志迷失,做出了完全違背良心的罪孽之事。而一旦環境合適,良藥入口,他醒悟過來之時,自然是對自己的罪行痛悔不已,生出必死之志,以求解脫和贖罪。謝遜是真誠的,他的惡是那麼的真實,他的善也同樣是那麼的令人心動。他性格和命運中的致命矛盾,產生出感人的悲劇。看他巨大的身影,垂頭而立,那種悔過的形象特別地觸目驚心。謝遜做出過許多不可饒恕的惡行,但讀者卻很難仇視和鄙夷他。
射鵰三部曲中,《射鵰英雄傳》主旨是大勇,而《神鵰俠侶》的主旨卻在於大智,此部《倚天屠龍記》,主旨卻是大仁夫子之道,寬恕而已。寬恕在全書中處處高揚著鮮豔的旗幟,處處在召喚一種精神上的仁慈的大道。
張無忌最重寬恕,但他那軟弱得拖泥帶水的性格並沒有使寬恕之道得以最純粹和最能動人心魄地渲染出來,在張無忌仁厚的寬恕中,更多了一些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的雜質,他的寬恕中被動的成分多了一些,力量欠缺了一些。
寬恕的精神,卻在謝遜令人感動的覺悟中得到了提煉和昇華,更能爆發出一種令靈魂震顫的奇光異彩來。
成昆的罪大惡極,施加於謝遜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和仇恨不可不謂海一樣的深,天一樣的高,但謝遜卻沒有在世俗的天平上去稱量仇恨的得失。他和成昆的決鬥一上來先讓成昆三招,被成昆打得吐血,這能看到謝遜的境界已獲得了一種悲天憐人的大胸襟。最後謝遜並沒有殺死成昆,謝遜制服成昆後指著他說:“成昆,你殺我全家,我今日毀你雙目,廢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報。師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盡數毀了,還了給你。從此我和你無恩無怨,你永遠瞧不見我,我也永遠瞧不見你。”
謝遜的寬恕是有節制和有原則性的寬恕,這比那些事事和稀泥的表面化的寬恕力量更為強大,更能振聾發聵,也更合乎於人性。這種寬恕不是概念化形式主義的膚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經過生命痛苦的經驗,柔軟中有鋼鐵一般堅硬和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