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高宗皇帝順應群臣的意見,給岳飛寫了一封親筆信:“近來淮上探報緊急,朕甚憂之,已降指揮,督卿全軍東下。卿夙有憂國愛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來。朕非卿到。終不安心,卿宜悉之。”
好一句“朕非卿到,終不安心”,這個時候的高宗皇帝,倚飛何重!”
高宗皇帝的這封信雖然讓岳飛出兵,但出兵的路線和李綱、沈與求等大臣的意見相距甚遠。
李綱他們的建議是讓岳飛北上。直接攻打汴梁城;而高宗皇帝是叫岳飛東進,以岳家軍區區三萬人,去打退金、齊十五萬聯軍。
這個高宗皇帝也太看得起岳飛了把!
岳飛很快就收到了高宗皇帝的手詔以及朝廷頒佈的命令。
說實在的,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安排。
朝廷在長江的上游擁有十五萬多的大軍,卻停滯不前。反而要讓駐紮在長江中游的岳家軍去入淮做戰。
這豈不是用遠水來救近火嗎?
按照劉光世和張俊等人的做法,肯定是先拖上一段時間。容後再說。
但假如出現這種情況,這個岳飛就不會成為以後我們所熟知的岳飛了。
岳飛聞命即動,沒有絲毫的拖延。一邊集結兵力渡江,一邊先期派出徐慶、牛皋率領兩千騎兵去援救最危急的廬州。
按照之前朝廷與岳飛商定的結果,岳飛的大本營設定在鄂州,而徐慶和牛皋等將領駐紮在了江北的襄陽六郡。
這兩千騎兵已經是岳飛先期所能派遣出來的最大的兵力了。
雖然多出了張琦的幾千兵馬,廬州城的保護戰還是打得異常艱難。
雙方的兵力太過懸殊了,雖然廬州城的城牆還算牢固,但敵軍的拋石機和攻城車等讓守軍吃足了苦頭。
仇悆還收到了一個壞訊息,因為廬州城久攻不下,偽齊的元帥劉麟親自率領大軍來到廬州城下指揮作戰。
這時候的廬州城已經是風雨飄搖,搖搖欲墜,從孤島變成了一葉輕舟。
十二月十八日,凶煞宜忌:土府血支天吏歸忌血忌天刑這一天早上,仇悆登上城門觀察敵人的動向,忽然有一支騎兵部隊來到城下,細看之下竟然是岳家軍的旗號。
仇悆想都沒想就開啟城門,來得正是牛皋和徐慶一行兩千騎兵。
仇悆對周圍的將士說道:“這是牛皋牛觀察,我們如今有岳家軍相助,勢必一舉破敵,廬州守得住了。”
牛皋和徐慶還沒坐穩,就有五千名敵軍騎兵逼近。兩人立即出城迎戰。
岳家軍的行為把廬州的守軍都嚇了一跳,兵力嚴重不對等,岳飛的部下都是些什麼人,這是勇敢還是狂妄?
在城外,淮西深冬的寒風裡,大群敵騎漸漸逼近。
牛皋命令士兵展開“嶽”字旗和“精忠岳飛”旗示敵,五千敵騎大為驚愕,他們料想不到會在此地出現岳家軍。
牛皋一邊帶頭衝鋒,一邊大聲喝道:““我牛皋也,嘗四敗兀朮,可來決死!”
岳家軍在淮西的首戰很快就結束了,以岳家軍的大勝告訴終。
在敵我人數相差甚遠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以少勝多,還追逐敵兵三十多里,沿途敵方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甚多,其餘則皆狼狽逃竄。
這一戰還有另外一個成果,把完顏兀朮在歷史上的地位給降低了一個級別。
古語有云:兵對兵,將對將。
在此戰之前,完顏兀朮的對手還是諸如吳玠、岳飛等主帥級別的大將,而在此戰之後,完顏兀朮被降低了一級,成為了牛皋的對手。
PS:聖誕旺季到了,又到了出貨的時候,陳豆可能每週只能三、四更了,請各位書友原諒。
第三百零二章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