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說得有理,此話大是合兵法之道。”
趙廣點頭附和道,“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如今我等離味縣不遠,隨時都可能遭遇叛軍,自要小心一些,以免被人鑽了空子。”
說著,趙廣對著馮永請示道,“小弟還請兄長下一令,讓都督府分出一些人手給小弟,組成前軍,負責前頭探路。”
“嗯?哦,行。”
馮永愣了一下,這才反應起來,他是這次行軍的名義總負責人。
按馮永理解,既然是名義上的,那就不應該過多的指手劃腳,特別是不能對前頭都督府的人指手劃腳。
外行指導內行,限制太多。
可是這一路走來,不管是李遺還趙廣,很顯然都對這個所謂的“名義上”有不同的理解。
甚至連都督府的人都不這麼認為。
在都督府許多人的眼裡,雖然馮郎君是第一次到南中,但南中早就有了他的傳說。
丞相問計馮郎君,鬼王轉世定南中。
這句話,南中誰人不知?
當然,對於那些蠻人來說,那就是鬼王轉世亂南中。
鬼王轉世的說法,最先就是從蠻人那裡傳過來的。
民團肆虐南中,不單單是對叛軍造成了麻煩,而且對南中的那些蠻僚,也同樣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南中漢夷矛盾一直以來就很嚴重和尖銳,此次大規模叛亂就是這種矛盾擴大化的結果。
同時這次的叛亂又反過來更加加重了漢夷之間的衝突。
去年錦城有人傳出流言惡意中傷馮永,獻毒計就是其人狠毒的證據之一。
這樣的流言傳到了南中,再加上蠻人的鬼王轉世之說,南中百姓因為深受戰亂之苦,都渴望朝廷大軍能早日平定南中,還他們一個安寧。
於是這才有了這麼一句童謠。
這句話不是說馮郎君狠毒,而是表達了南中百姓內心對安定生活的渴望,此句的重點,就在於“定南中”這三個字上。
甚至此人就算是鬼王轉世,那也沒關係。
馮永不知道這些事,但身為南中庲降都督的李恢,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年頭,童謠只要利用好了,威力也是很大的。
所以他才有了讓馮永打出名號南下的安排。
同時,在都督府的人眼裡,馮郎君可不是一般的郎君,而是那種談笑間,能決勝千里之外的能人智士。
這種人,傳說可都是輔助天下英雄的人物,如今能屈身來帶領他們這些軍漢,又怎麼敢對他不尊重有加?
至於趙廣等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自從跟了兄長以後,見識到的東西和事情,哪一樣是簡單的?
兵法都學了不少。
反是民團的人,因為身後各有金主,而且金主身份未必就比馮永差,反倒是比都督府的那些軍漢少了一份敬畏。
但馮永手裡有他們急需的勞力啊,而且誰人不知馮郎君善於散財之名?
所以民團的管事,見了馮永也得彎著腰聽話。
這一路上,雖然馮永自己認為是名義上的,但實際上,他吩咐下去的話,每個人都要仔細聆聽。
休息過後,趙廣重回前軍,分出一部分人馬,開始加速向前。
就在馮永一行人開始加快腳步前進的時候,味縣城下,終於開始出現了大隊人馬。
“趁著叛軍沒有圍城,再派信使出城,告訴馮郎君,孟獲出現了。”
王平站在城牆上,看著下邊呼喝不止的蠻兵,神色平靜地吩咐了一句。
“記著,信使要用我們自己族裡的人,這樣能跑得快一些。”
“還有,讓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