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人繼續從五尺道南下,走到阿梅所說的有河流的地方。
順著河流一直往西北方向走,走了半天的功夫,可以看到河流在平緩的地方擴大成為一個寬大的湖面。
在湖邊休整了一下,馮永拿出圖紙寫寫畫畫,算了算路程,從五尺道走到這裡,大約是三十里左右,順著河邊走,路好像確實比較好走?
嗯,看來這丫頭這一回確實說了實話。
特別是這條河流的水不算太急,估計是可以行船。
湖的南邊有一片平緩的山嶺,一條很明顯是人工修出來的路順著山勢彎曲盤桓而行。
“這是驛道?”
馮永很有些驚訝地問道。
雖然野草已經將驛道遮掩了大半,但馮永仍然認出這是南中特有的驛道。
因為五尺道和眼前這條道路差不多同一個模樣。
以這個時代的工程水平,這種路,只有漢人能修出來。
阿梅點頭,“對,這是一條官道。聽大人說,這條官道應該是三百年前修的。”
三百年前?那不就是西漢時候?
十有八九就是滅了夜郎之後,西漢為了加強對南中的控制,在南中大肆開鑿棧道時修的。
看著坡道用不規則的石塊砌成的一臺臺石階,馮永心裡不禁感嘆萬分。
漢之所以成為一個民族的名稱,不是沒有理由的。
大漢在三百年前就已經能將觸角伸到了這裡,並且還修出了一條寬近兩米的驛道。
它已經將西南邊的疆域擴大到了能擴大的極致,後世的歷朝歷代,基本都是守著它劃定下來的西南疆域有時候甚至連這個疆域都守不住。
從這方面來說,漢朝確實算得上是牛逼不解釋。
這條驛道,嚴格上來說應該是五尺道的一條小分支。
順著驛道翻過這一片平緩的山嶺,然後一塊盆地就這麼突兀地出現在馮永一行人的面前。
“這是什麼地方?”
馮永站在山坡上,指著下面的盆地問道。
“回主君,這個地方叫納姑。”
阿梅回答道。
“納姑?”
馮永眉頭一挑,心想這名字好生奇怪。
“是,這是僚人對這裡的稱呼,按漢話來說,就是黑色的土地的意思。”
阿梅的解釋道。
“黑色的土地?”
馮永重複了一遍,心道這不是大西南嗎?什麼時候成了大東北了?
放眼望去,底下的盆地有一條河流慣穿而過,周邊全是山嶺,山上流下來的水灌溉著這片土地,確實算得上是肥沃之地。
叫黑色的土地,不算錯。
目之所及,只見遠遠近近的山腳下,沿著盆地邊上坐落著稀稀落落的房屋有竹屋也有土坯房。
南中的群山環繞中,散落著不少這樣相對封閉的大大小小盆地。
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盆地的大小。
這些大大小小的盆地,就是南中最主要的耕地來源。
越雋郡那個被夷人重新佔領了的狹長平原,說起來也是一個盆地,而且是南中最大的盆地。
馮永帶著大批人馬的到來,擾亂了這個盆地的寧靜。
只見離驛道最近的幾戶人家有人影閃動,也不知是從哪個地方響起一聲哨聲,然後遠遠又傳來了幾聲沉悶的鼓聲。
馮永也不去管這些動靜,只吩咐下邊計程車卒做好防範,然後就靜靜地等待。
不一會兒,只見幾個人走了過來。
“納姑鄉老乃古,前來求見大人。”
那幾人遠遠地站定了,有人大聲喊道。
“請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