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能怪魏國放棄了西海郡,根源還是在後漢中後期的政治混亂。
前漢曾修過一條長城,它東起遼東,一路向西,囊括了河套地區。
然後再以一條弧線向西北,把西海郡包括在裡面。
最後越過戈壁沙漠,順著絲綢之路,或者說是護衛著絲綢之路,一直到西域的樓蘭。
當馮永翻閱前漢後漢兩朝的胡人資料時,被這個記載給震驚了。
他根本無法想像,前漢是怎麼把這個宏偉工程建造出來的,因為這條長城,比後世明長城還要長。
可惜的是後漢中後期,國家實行戰略收縮,河套都能讓給胡人,像西海郡這樣的地方,那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到了魏國,基本也就是靠著大漢數百年來的餘威,這才勉強維持了西域宗主國的地位。
而中國北邊的大漠,自匈奴勢衰以後,鮮卑人佔據了匈奴人原來的地盤。
鮮卑雄主檀石槐統一了大漠之後,把鮮卑分成了東中西三部。
東至遼東,西至西域,北方胡人在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換了一張鮮卑皮。
也幸好那傢伙死得早,再加上後繼者無能,把大漢打得苦不堪言的鮮卑很快就分崩離析。
最早分裂出去的,就是西部鮮卑,現在也叫河西鮮卑。
有相當一部分河西鮮卑,就是從西海郡進入涼州。
其實西海郡大部是屬於大漠。
只是前漢太過牛逼,居延澤那裡沒有太過險要的地方,就用夯土沙石築起長城,生生在無險可守的平地上造出人工險要。
從現在看來,前漢的戰略眼光確實要比後漢強。
因為居延澤的水源是弱水。
它起於張掖,向西流經酒泉,然後折向北方,穿於大漠,最後注入居延澤。
先不說居延澤周圍水草豐茂,物產豐富,乃是難得的放牧之地。
就是以軍事地緣來說,它也是一塊戰略要地。
因為從大漠進入居延澤,然後再順著弱水南下,就可以輕易進入涼州。
相反,若是大漢以居延澤為基地,以漢長城為依託。
不但可以阻擋胡人南下,屏護涼州。
而且還可以從大漠西邊出塞,打擊胡人。
後世考古界“四大發現”之一的居延漢簡,就是大漢在居延屯墾的證明。
“去年涼州遭了白災,想來北邊大漠的胡人,只怕比涼州還要慘得多。他們這是著急南下找活路啊!”
馮刺史皺起眉頭,略有煩躁地說道。
小冰河時代的氣候,對北方遊牧民族來說,就是天災級別。
按理說,剛剛熬過一個冬日,開春正是準備繁衍牛羊馬匹的時候。
不然錯過了時機,沒存下足夠的牲畜,來年冬日又要餓死一批人。
這就和農業民族錯過了春耕,等著在年尾被餓死同一個道理。
“找活路就找活路,但南下劫掠是個什麼道理?”
關姬夾起一塊肉,咬了一口,突然覺得有些反胃,又把它放到馮永的碗裡,然後輕聲細語地說道:
“這年頭,誰家的日子好過?涼州百姓現在都是想著法子活下去,他們再來劫掠一番,百姓還能有活路嗎?”
有了第一胎的經驗,關姬現在是心態平和,每天出去走走,運動一番,剩下的,就是讓馮家小妾給她揉腿。
雖說軍中之事不能放鬆,但涼州刺史府現在是有錢沒錢,要糧沒糧。
說好的整備新軍,也只能是往後推。
所以只好看看軍報,沙盤推演這樣子,倒是不用太過勞累。
關大將軍現在連說話都是心平氣和,不帶一絲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