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為什麼要讓吳人在漢中幫忙打造戰船,莫不成當真是要順漢水而下,攻打上庸?”
與吳人的交易,對於馮刺史來說,怎麼說也算是一件籌劃中的大事。
身為涼州統軍將軍,關將軍自然也會關心這個事情。
只是她對著地圖揣摩了好久,也沒想明白自家阿郎這個舉動有何意義。
“阿郎以前也曾說過,上庸對於漢中而言,乃是個掛地。除非有必勝把握,否則貿然而去,只會把大軍陷於險地。”
掛地者,易往而難返是也。
當年漢中之戰,先帝大勝曹操,天下震動,先帝也是要先派孟達從宜都出發,然後再派劉封順漢水而下。
兩軍夾漢中大勝之勢,這才合力平定了上庸。
現在的上庸,早已不復先帝當年之況。
一來魏賊經營日久,且駐有重兵。
二來就算是魏賊無備,大漢僥倖攻下上庸,那也要提防南邊吳人
孫權能幹出背盟偷襲荊州之事,誰敢肯定他不會再次背盟偷襲上庸?
畢竟只要拿下了上庸,襄陽不攻自破,吳國就可以把整個荊州掌握在手裡。
有了天險襄陽,孫權從此就再也不用擔心魏賊可以隨時從荊州南下。
“因為只有漢中最合適啊,總不能放到永安吧?”
馮刺史最近被陸瑁弄得煩不勝煩,最後不得已,他只能躲到後院。
雖然後院也不太安寧,因為關將軍最近同樣是沒事找事。
沒辦法,為了引誘吳人上鉤,馮刺史把自己和張小四的陳年舊事七分三分假地加工了一遍。
效果確實是不錯,但副作用也不小。
比如說,關將軍最近把他盯得就比較緊。
這段時間,馮刺史晚上都是老老實實地睡覺,不敢去爬張小四的榻。
“真要放永安的話,別說是讓吳人幫我們造船,恐怕就算是我們自己打造船隻,恐怕孫權都要睡不著覺。”
還是那句話,漢吳就算是燎火宣告天地,公開誓盟。
但兩國的盟約仍是一如既往的脆弱。
“放在臨渭啊!”關姬點了點地圖,“從臨渭順渭水而下,不就是關中重鎮陳倉城麼?”
臨渭就是隴右漢陽郡的郡治。
臨渭與陳倉之間,有隴山相隔,又有渭水相通。
而且從臨渭到陳倉,這條航道也很成熟。
因為前漢時期,高祖皇帝定都長安之後,隨著國家越加強盛,人口漸漸滋繁,關中所產的糧食在孝武皇帝后期就開始不夠吃了。
前漢朝廷為了解決這一窘境,一方面加大力度,從關東運糧。
另一方面,則是加大隴右的開發力度,把隴右所產的糧食,透過渭水的水道,運至長安。
“若是妾所料不差,丞相出兵關中時,不是走陳倉,就是斜谷。不過陳倉的大散關,地勢險要,乃是關中四關之一。”
“丞相若是舉兵攻關,怕是太過拖延時間,故走斜谷是最好的選擇。”
漢中四道,自東向西數起,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
子午谷和儻駱道行不了大軍。
陳倉道有關中四關之一的大散關,魏賊只要有數千人把守,就足以阻擋十萬大軍。
但凡關城,並不是說僅僅是一座城而已。
就如蕭關,乃是以蕭關主城為中心,然後再以周圍山頭地勢,佈置各類塢堡關卡營寨等等。
而大散關比蕭關還要險要得多。
關口下面的深谷極為陡峭,兩側有崖壁對峙,堪稱“一線天”,通行非常困難,易守難攻,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你就是有十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