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仙俠小說>蜀漢之莊稼漢> 第1148章 杜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48章 杜氏 (1 / 4)

京兆杜氏,可追溯到前漢的御史大夫杜周。

杜周本是前漢南陽太守的一名小吏,善候上司,被舉薦給張湯,升廷尉史。

後又投孝武皇帝所好,嚴苛執法,最後遷為御史大夫。

孝武皇帝期間,行陵邑制,遷關東豪族以實關中,杜周也因此遷到了茂陵。

後其子杜延年又遷到了杜陵,最終定居下來。

前漢的杜氏,可謂鼎盛一時。

杜周之子杜延年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而杜延年之子杜緩,官至太常。

終前漢一代,杜氏官至二千石就有近十人。

不過到了後漢時,杜氏卻是變得有些沒落,遠不如前漢時的顯貴。

當然,也有可能是受關東與關西政治勢力消長的影響。

僅僅是出了兩位名傳天下的書法家與學者。

與裴秀交好的杜元凱,名預,其父乃是魏國前河東太守杜恕。

杜恕雖是出身關中世家,但卻與魏朝權臣多有不合。

特別與司馬懿更是有不小的矛盾。

再加上關西與關東兩大政治集團的爭鬥。

前些年的時候,杜恕曾迫於司馬懿的權勢,不得不稱病隱居數年。

那個時候,正好是司馬懿以大司馬的身份,都督關中的時間。

不過曹叡為了拉攏關中的世家,繼而保住關中,又把杜恕請了出來,讓他出任河東太守。

誰能料到,還沒有過一年,河東就換了主人。

關中一戰時,司馬懿故意拖延時間,死活不肯派兵救援河東。

除了勢不可為,也未必沒有杜恕是河東太守的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杜預莫說是像羊祜那樣,可以隨心所欲,屢次拒絕舉薦,就是像裴秀那樣,想要年少揚名都做不到。

而且杜預的大人杜恕,一直都是“推誠以質,從不治飾”,從小就不喜歡張揚名聲。

所以杜預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他看來,想要讓大人出面,託人情舉薦自己進入學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我好想進入學院學習啊!”

十八歲的少年郎君,與裴秀分開後,轉身向家裡走去,有些不甘心地回頭看看皇家學院。

那裡建築巍峨,儲藏著無數不傳之密的學問,同時還有許多精通學問的宿儒學士。

這對於從小博覽群書,特別是對無比痴迷《左氏春秋傳的杜預來說,簡直有如勾魂。

他每至學院假日,都要在這裡等裴秀。

就是想要接近這學院,聞一聞這學院裡的墨香。

同時順便借裴秀之手,把自己對《左氏春秋傳上的不解之處,轉給學院裡的教授,間接向他們請教。

十八歲的少年郎君,才處於剛剛積累學問的階段,遠遠沒有後世的名聲。

學院內精通《左氏春秋傳的來敏等人,可是活了七十多年的,研究了一輩子的《左氏春秋傳。

杜預的見識,如何能與之相比?

每一次從裴秀口中轉述的學問,都讓杜預有如甘露入心,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種感覺,反過來又讓杜預想要進入學院學習的想法愈發地強烈。

作為京兆名門,杜氏在長安城不缺住處。

三年前的關中之戰,長安雖然沒有被焚燬,但終是被魏賊洗劫一空。

除了權貴雲集的章臺街,其他地方的民宅,大多顯得有些殘破。

但在這些殘破的民宅裡,又時不時出現幾個看似低調,實則隱藏著瞭望臺的完整宅院。

能住在這種宅院裡,基本都不是什麼簡單人家。

杜氏正是其中之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