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仙俠小說>蜀漢之莊稼漢> 第1352章 舊識相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52章 舊識相逢 (1 / 5)

渭水的繁忙,在過了與武功水的交匯口之後,嘎然而止。

因為這裡,正是褒斜道北端出口。

無數的物資從這個出口洶湧而出。

特別是今年以來,透過這個出口吞吐的來自蜀地的人員和物資,比以往暴漲了數倍甚至十餘倍。

就算是褒斜道經過這麼些年的不斷修復加固擴建,但面對如此繁重的運輸,仍是不堪重負。

所以有一部分的物資,不得不走祁山道。

不過也幸好有大漢儲備局,可以及時協調各地的物資運轉。

比如說,蜀地糧食要運往關中,情況緊急情況下,可以讓隴右先把糧食運到關中。

後面蜀地那邊再在一定的時間內給隴右補齊。

幾年前的上黨一役,朝廷就是緊急徵調了隴右的儲備糧,然後再讓蜀地在後期給隴右補齊一批糧草。

如果情況不緊急,時間也足夠,那就更好協調了——協調各地資源互補。

這本就是儲備局成立之初的本意——肯定不是為了賺大錢,就是想利用資訊差和時間差賺點小錢。

不信?

不信你看,這儲備局的席位都賣了不老少了。

價格?

什麼價格?

那是尚書令,哦,應該是說前尚書令蔣公賣出去的。

席位的價格太高關馮大司馬什麼事?

那個時候,大司馬正在前線領軍打仗呢。

所有從漢中轉運過來的物資,都會在郿城休息整理一番,再重新上路。

人也一樣。

即使這些年朝廷把褒斜道修了一遍又一遍,但就算是後世坐長途火車,一路上光坐著打屁聊天睡覺,也得時不時下火車透透氣。

更別說這個時代的出遠門運東西。

所以郿城作為在褒斜道出口的第一個落腳點,甚至比長安的東西兩市的人員還密集,物資更是堆積如山。

沿著渭水,從郿城到五丈原這一線,搭起了不少涼棚乃至客舍,供往來南北的商旅腳伕歇腳。

比起進入郿城,在渭水邊上的涼棚客舍休息,更有價效比——出門在外討生活,沒有那麼多的講究,能省一點是一點。

真正講究的,早就走子午谷去長安了。

子午谷可不比褒斜道近多了?

雖說子午谷不能作為運輸物資的主要通道,但若是作為行人的通道,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從褒斜道出來的人員,絕大部分都是押送護送輸送物資的各類人員。

包括關中在蜀地之間往來的大大小小商隊。

渭水邊上這些各種涼棚的消費水平,自然是比郿城內更適合這些為生活而在外奔波的打工人。

“大人,我們為什麼不走子午道?那裡不是更近嗎?”

武功水東岸,一個半大小子看著眼前生意火爆的食肆,有些疑惑地問向身邊的一個漢子。

“吃麵啊!”

漢子眼睛盯著涼棚,嘴角露出一絲莫名的笑意,回答道:

“聽說這家的麵食味道上佳,所以我特意帶你們過來嚐嚐。”

早在前漢的孝武皇帝時代,朝廷就在關中大力推廣種植麥子,至今已有近四百年。

而丞相北伐前,馮某人就已經在蜀地改進磨面工具和麵食的製作方式。

大漢收復關中後的這些年,一直大力恢復生產。

當恢復生產的關中遇到了蜀地的麵食,自然是一拍即合。

特別是郿城這個蜀地與關中的最大交匯口。

武功水邊的食肆,面對的是來往的腳伕苦力,自然沒有那麼多講究。

就連庖廚,都是直接在涼棚裡搭了灶臺,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