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不知南鄉那邊還要訓出多少士卒?”
黃崇問道。
“加上從錦城回去的四百人,再抽六百人吧,湊夠一千人。”
三萬多人中抽出一千六百人服役,聽起來很多,因為後世大多數國家普遍都不會超過一比一百。
但對於現在來說,這是不多的。
後世有人說蜀漢諸葛老妖窮兵黷武的罪證之一,就是兵民比例是一比十,導致蜀漢民不聊生。
可實際上,無論是大漢,還是東吳,亦或者是曹魏,兵民比例基本都是在一比十上下浮動,所以說,這個真要算罪證的話,其實大夥都是一個鳥樣,所有人都在窮兵黷武。
至於民不聊生的說法特麼的整個三國時代竟然還有民能聊生的地方?
只能說,是看哪個當權者的治理民生的手段更高明一些罷了。
所以這麼一比較下來,南鄉兵民一比二十,確實不算多。
但帳不是這麼算的,因為南鄉是一個產金蛋的地方,抽調太多的人手,一旦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秩序,就是一萬個士卒都未必能彌補回來。
再加上此次到越巂,又抽調了一部分業務骨幹,搭建越巂各個基礎工作,南鄉那邊的人手已經略顯緊張。
幸好馮永有先見之明,開了學堂之後,白天給學生用,晚上給職工用。
夜校的開展,各項技術的公開培訓系統,還有南鄉特有的“傳幫帶”風氣,讓馮永手裡儲備了相當一部分的技術骨幹。
再加上底層的那些奴工們,有著強烈地入籍願望,可以彌補抽調骨幹產生的缺口,讓技術骨幹可以很快地把新人重新帶出來。
可以說,南鄉現在就是馮永手裡的基層人才培育基地,就連那裡計程車卒都是南鄉系將領手裡的未來基層軍官,不能對它大抽血,否則就是得不償失。
只是這個軍中基層骨幹的培養成本有點高,讓馮永有些心疼。
“傷殘不能再上戰場計程車卒,傷好後注意安排好,如果願意,那就儘量把他們安排在越巂,畢竟這裡是新開之地,馬場需要不少的管事。”
“跟他們把道理講明白了,若是回南鄉,雖然不愁吃穿,但從長遠看,以後的前途未必能比得過在越巂。”
有生就有死,有傷就有殘。
越巂的開發和建設,需要大量的管事,基層管理人員,甚至是骨幹,具有相當的組織性,又能認識常用字的退役傷殘士卒,是極為合適的人選。
這也算是給他們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畢竟要讓別人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放心上陣殺敵,馮永在這一方面從來都是不遺餘力:別人上陣拼命了,他才能安心在後方過小日子。
“還有,這次回到邛都,要記得讓底下的人開展討論,特別是那些傷亡的情況,如何能更好地殺敵,如何能更好地避免傷亡,都要好好記下來。”
“整理成冊,然後在全軍推廣,這件事很重要,子實和意致,你們兩人一齊抓這個活,必須親自抓,不得假手他人。”
學習經驗才能讓人更好地成長,吸取教訓才能讓人更快地成長。
想要讓南鄉士卒少死人,開展戰後總結那是必須的。
這是南鄉士卒有別於這個時代計程車卒的地方,他們可以不用像其他士卒那樣,需要十數次甚至數十次地從戰場上自己總結活命的經驗。
十數次甚至數十次地從戰場上活下來,那能有多少人?
這麼一比較下來,前幾年的辛苦培養,其實都是值得的。
“諾。”
黃崇和王訓齊齊應道。
此次南鄉士卒出動,行動迅速,每戰必前,悍不畏死,足以說明兄長的軍中操典是一部難得的兵法,更說明兄長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