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之上,蓮花世界中,沈龍和眾女看著鏡中,那唐僧一眾來到西方,接引道人將接引寶幢化作無底舟,拉著眾人過河,苦海之中,唐僧他們都看到自己的身體沉入海中,此乃蛻凡,唐僧蛻下凡軀,洗盡鉛華,孫猴子他們也都感覺到一身輕鬆,周身業力全消。
不過後來的,沈龍和諸天大能就沒有辦法看到了,接引親自出來了,他們不可能窺探,也不可能不被發現,若是在人家門口被抓住了失了面子,大家都不美。
“也不知道佛家有哪些經文,那些佛家佛陀沒事幹都在極樂世界編纂經文,那個藏經樓可是遠近聞名,諸天皆知。”
“那個還是大雄寶殿的藏經閣,那是多寶道人成為西方佛祖之後,才建立起來的,這西方就喜歡弄這些道道,豈不知真經一句話,假經萬卷書?”
“這是道家思想,西方兩位大智慧,也不知道賣的什麼藥。”
沈龍點頭道:“修道本來就是殊途同歸,大家你妙你的,我玄我的,各不相干。咦,對了,現在接引已經去了極樂世界,我們倒是可以窺視一番大雄寶殿那個大耳朵佛祖。”
說著,他頭頂混沌鍾,輕輕搖晃,頓時耳邊有嘈雜的聲音,隨後又有好似和尚唸經。佛祖講道的意蘊,他雙手拿著昊天鏡,伸手在鏡面一抹,畫面頓了一下,變得清晰起來。
此時唐僧帶著一眾來到大雄寶殿,對如來倒身下拜,看那如來千丈金身。大頭大耳,自然散發一股坐鎮中央的威勢,天上地下。唯吾獨尊。
拜完以後,又向左右四大菩薩、十八羅漢,一眾金剛、揭諦、珈藍行禮。之後對如來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這通關文牒可是明證,詳細的記載了唐僧一路的途徑,如來一一看過,還遞給三藏,三藏再拜,然後上奏道:
“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指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佛祖垂恩,早賜真經,放弟子等回國。”
如來一臉悲天憫人。大發慈悲之心,對唐三藏說道:“你那東土,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隨即對旁邊叫道:“阿難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後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撿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駐洪恩。”
看到這裡,眾人面色古怪,如意嘿嘿冷笑道:“這和尚真是騷包,一點兒也沒有當年在截教的風骨了,簡直就是連哄帶騙,好像這個洪荒之中,少了西方教,天道就不全了一半,真是可笑,可笑之極!!!”
敖坤也是不服氣,哼了一聲道:“我倒是要看看,這西方教有些什麼貨色。”
說著,她開始唸叨,這裡正好唐僧他們吃完飯了,來到藏經閣,看到了佛教真經,敖坤嘴角唸叨著:“這裡面的經文還真是多,《涅�經》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薩經》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虛空藏經》一部四百卷,《首楞嚴經》一部一百一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