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工業民科> 第29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0部分 (1 / 5)

原燕山石化總廠的楊浚,是國內化工技術和科技管理專家。作為新中國大型石油化工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也被請到了東星石化公司作為特聘顧問。他是胡建人對大亞灣這裡的氣候條件也很適應,老頭已經六十歲左右現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局長。

此前,楊浚與科委其他領導開展的計算機應用工作,開中國應用微型計算機之先河,林強生的幾家電腦公司進入中國後為了推廣微型計算機就和國科委打過交道,楊浚也見過林強生。

但那時林強生還不知道楊老原來是一位真正的化工專家,而且是國內不可多得的生產組織管理者。他與沈鴻相互配合,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相互配合起來倒是相得益彰,但二老畢竟年齡大了林強生也不想他們操勞,所以調派了很多副手幫助他們代勞。

楊浚曾任燕山石化總廠領導,在71~78年這段時間一直負責石油化工裝置的技術生產和引進吸收工作,他組織完成了順丁橡膠會戰和中國第一套30萬噸乙烯工程的建設等項工作,把中國的石油化工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楊浚重點抓了年產30萬噸乙烯裝置建設,開展了以引進年產30萬噸乙烯裝置為中心的“四烯”工程(乙烯、丁二烯、聚丙烯、高壓聚乙烯)建設大會戰。經過3萬多名建設者的共同努力僅用27個月就完成了一期擴建工程,成為中國建設大型引進乙烯裝置的成功範例,從而使中國石油化工技術向世界先進水平邁出了有力的一步。

1977年,也就是燕化投產的第二年就一躍取得了工業總產值突破20億元實現利稅突破10億元大關!

就東星石化公司的規劃問題,楊浚在設計草案中提出煉油能力由600萬噸增加到850萬噸,要把工程的擴充套件能力提高到1200萬噸的水平上!

汽、煤、柴油產量增加到600萬噸原油的水平,潤滑油產量比原設計增加一倍。化工產品由年產50萬噸擴大到200萬噸,其中三大合成材料塑膠、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由30萬噸擴大到150萬噸。

為此,常減壓蒸餾、潤滑油、各化工裝置都要進行重新設計,將原50萬噸輕油裂解分離裝置的設計改為90萬噸,引進90萬噸輕油裂解分離裝置一套,製造乙烯丙烯。石油烴裂解裝置以生產乙烯為主,同時聯產丙烯和碳四餾分,裂解副產的裂解汽油、化肥原料及各種新增劑工業裝置用油等。

總之石化企業的產品種類非常多,大乙烯建成之後是不愁賺不到錢的,這就是一頭超級現金奶牛。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乙烯工廠生產的乙烯並不對外銷售,因為產能都被自己製造高額附加值產品消化了!

楊浚還根據國內實際情況向林強生提出另一套方案,這也是國內比較有經驗的,由國內建設一套80萬噸輕柴油裂解分離裝置代替引進的90萬噸石腦油裂解分離裝置。燕山石化就是採用的這條路子,因為中國現在嚴重短缺可以加工的石腦油原料。

要建設大型乙烯裝置,首先要解決原料路線問題。國外的原油輕組分含量高,多采用石腦油為原料,而我國原油重組分含量高,石腦油收率只有6%8%,按七十年代250萬噸的原油加工量,按照3噸石腦油生產1噸乙烯計算,原料肯定不能滿足30萬噸乙烯裝置生產的需要。因此,當時楊浚主張從中國國情出發,採用輕柴油為原料裂解制備乙烯。

楊浚也向林強生提出了這項建議,國內石腦油質量不好短期內供給不足,依託國內的石腦油產量恐怕支撐不起東星的大石化專案!

但是這條意見提上來,林強生只是稍稍一想就很快否決了楊浚的好意。他知道將來國內乙烯製備是主要依靠石腦油原料路線的,這就證明或者是國內的技術或者是購買國外原料供給關係已經平衡,中國乙烯生產商已經不擔心原料供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