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物館中感受不到任何時間的流逝,不知過去多久,只見徐磊終於有了動作,控制目光從資訊屏上收回。
“呼”
“真是讓人難以想象啊!”
在海量的技術知識衝擊下,不由自主的感慨了這麼一句。
本來他還在擔心這太空電梯工程太過複雜,恐怕以現有的條件很難完成,但在將涉及到的全部技術知識傳輸進腦海中並融會貫通後,徐磊才明白是自己多想了。
博物館中收藏的太空電梯展品,有著非常詳細的建造流程和經驗。
以未來科技如今的財力和基礎技術水平,只要和航天局相互配合便能把太空電梯搞出來。
再說相信上面也必然會大力支援。
按照註釋中的內容介紹,整個太空電梯主體大致可分為五個部分,即地面站、纜繩、轎廂、同步軌道和配重物。
對於太空電梯的原理,可以看做一個孩子拿著一根繩子,把一個重物放在一端,繞著他的手軸擺動一個圓圈,在繩子的一端靠近他的手心,一隻螞蟻隨著樹的擺動爬上重物的一端,當螞蟻到達那一端時,結束後達到一定高度並有旋轉速度。
火箭的推進包括兩個方向,一個是垂直上升,另一個是平行於地球表面的橫向加速度。
太空電梯就像繩子上的螞蟻,手的軸線就像旋轉的地星,只要它在軌道上爬升,在地星自轉的幫助下到達頂部,平行表面的旋轉速度比火箭的水平驅動力節省。
但話雖這樣說,要想成功製造出太空電梯卻並不簡單,主體包含的五個部分每項都至關重要。
首先地面站作為纜繩的錨點,其位置必須要選在赤道上,並要建造足夠高的塔樓狀建築,以此來保證電梯穩定。
至於同步軌道,眼下的天宮空間站足以代替。
唯有配重物需要建造一個近地太空港來滿足,儘管前期只需要發射太空港的基石模組,並不需要達到能夠執行的程度,真正實施起來依舊會很難。
除此之外。
最重要的便是連線這些裝置的纜繩。
長度要保證在四萬公里的纜繩,連線著地星和天宮空間站以及近地太空港,能否承受這股力量乃是關鍵。
畢竟若在使用過程中纜繩出現斷裂或者繃斷的情況,那麼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都是難以估量的,這份後果實在難以承擔。
加上纜繩會遭遇到的各種氣候環境影響,如何保持其壽命極其重要。
因為太空電梯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往太空運輸資源有限,若纜繩還需要經常更換,那麼反倒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各項成本都會成倍的增加。
所以纜繩的選擇乃是最關鍵的一步。
按照技術內容上所寫,太空電梯纜繩使用的是特殊碳奈米管材料,作為管狀的奈米級石墨晶體,它具有極高的強度。
理論計算是鋼的上百倍。
同時也十分柔軟,可以將其看做是一種超級纖維。
另外它的電磁效能吸附能力等各方面效能都極其優秀,用來當做太空電梯的纜繩是最為合適的。
不過僅憑現在的科技手段,高純度碳奈米管還無法合成。
但徐磊相信憑藉自己現在腦海中掌握的知識,依靠研究中心的資源帶領顧三林團隊實驗研究的話,肯定能夠找出最適合當做纜繩的碳奈米管。
大量的念頭想法在腦海中快速閃過,徐磊的思維也逐漸清晰明瞭。
經過初步研究確定,徐磊準備將整個太空電梯工程分為三步,並計劃在一年內建成。
第一步確定地面站的位置,並立刻進行塔樓的建造,這塊可以交給專業且經驗豐富的華建來完成。
同時航天局製造太空港基石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