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誤差,而水則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減少誤差。
當然了,這裡所說的水,指的是常溫下的純水。
遵從記憶中水的密度的制定方式,趙弘潤也打算將重量與容積的換算利用純水聯絡起來:將可容納一肅斤純水的單位容積,規定為升。注:約值0。5l。
同時規定1鍾(釜)=10斛=100鬥=1千升=1萬合。
注:由於古人習慣用稻米測量容積。而稻米的密度是1。8而水密度為1,因此,可以視為,肅升制,是原先舊容積的一半左右。
可難就難在,要打造出一隻可精準容納一升水的器皿,並非是那麼容易。如此類題,要精確地打造出代表鍾、斛、鬥、升、合這些代表著肅升制的基準單位容器。並不是那麼簡單,哪怕是趙弘潤。也要透過一番複雜的計算後才能設計出那些器皿。
好在肅升制的容積幾乎都是舊升制的一半左右,因此,冶造局的工匠們倒也能夠以此作為依據,打造出趙弘潤所要求的精準器皿。
但同樣的道理,肅升制同樣不適合在目前推出,畢竟升制最常用於在市場上售賣米糧。市面上米糧的出售,目前仍然不按照重量計算,而是以升、鬥、斛作為標準,因此才會出現黑心商人偷偷打造不合規定的小斛,用於出售米糧。藉此謀取暴利。
為了杜絕這個現象,趙弘潤準備在日後想辦法改變魏民在市場上的習慣,捨棄掉容積單位而採用重量作為買賣米糧、肉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依據,簡單地說,等他日後準備好將新的度量衡推向市場時,第一件事,就是推出新的秤。
而目前嘛,無論的肅斤還是肅升,都不適合在目前推向市場,只能暫時在冶造局內流通,但是趙弘潤可以預見,他所制定的標準,將會逐漸被接受、並且逐漸取代原先舊的度量衡。
只不過,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與耐心,只能循序漸進,若是強行推出,反而會使得大魏的經濟市場出現混亂。
但不管怎樣,趙弘潤所制定的新的度量衡,即冶造局工匠們口中所稱的肅氏度量衡新規,亦在第一時間被呈遞上魏天子的龍案上。
看著那擺在龍案上的那許許多多鐵砣、器皿,相信趙弘潤若是在此,必定會大吃一驚,雖然他打造的好幾套初代度量衡標準,但皆命冶造局的人嚴密看管,沒想到,卻還是被內侍監的人得到了一套。
而且還是趙弘潤暫時不打算推出的肅斤制與肅升制器皿。
哼,還算聰明,並未推向朝野,不過……為何要這般制定標準呢?
魏天子饒有興致地舉著一隻一兩的鐵砣,旋即又望著龍案上其餘重量的鐵砣,心中若有所思。
“這似乎不像是用在秤(桿秤)上的秤砣……”
三位中書大臣亦圍了過來,中書令藺玉陽更是饒有興致地捏起一隻刻有一両小字的鐵砣,暗暗驚訝於這隻秤砣的做工精緻。
而從旁,虞子啟更是驚訝地望著龍案上許許多多不同規格的鐵砣,喃喃說道:“一兩、二兩、五兩……咦?”
他驚奇地發現,用這三種規格的鐵砣,可以便捷地組合,計算出十兩內的所有重量:“一二為三,二二為四,一五為六、二五為七、一二五為八、二二五為九、五五為十……有意思。”
聽聞虞子啟的喃喃自語,魏天子與藺玉陽等人也會意過來,饒有興致地在心中盤算著,結果還真如虞子啟所言,看看不起眼的那些鐵砣,組合後竟包圓了一肅斤以內的所有重量。
這讓本來對那什麼肅氏度量衡新規並不以為然的魏天子,亦逐漸體會到這其中說飽含的深意。
不可否認,就連魏天子亦逐漸感覺到,新規要遠比舊規制便捷地多,但問題在於,舊規在大魏流傳了數百年,如何是一朝一夕間就會被新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