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兵力遠遠不如攻城方的情況下。
顯然,昌邑城也無法成為罕見的個例,在得知楚**隊攻克了東城門後,似安陵王趙等魏國王貴,便心生了撤退的想法。
不可否認,他們也希望能守住昌邑,但倘若事不可違,他們也不會選擇與城池共存亡他們乃是魏國的趙氏王貴,這個國家還沒有到必須由他們做出犧牲的地步。
這裡又不是大梁,更不是雒陽,它只是宋郡的一座城池而已,跟他魏國此前放棄的十幾座宋郡東部城池,並沒有什麼區別。
“成陵王,請您慎重抉擇啊。”
在得知成陵王趙等人要撤退時,撫宋特使崔詠拉著前者懇求。
不是說能堅守十日的麼?這才是首日啊!
彷彿是猜到了崔詠的心思,成陵王趙頗有些尷尬地說道:“我也沒想到,楚國聯軍中居然還有那等精銳……崔大人,不是本王駁你的面子,只是眼下城門已被楚軍攻破,我軍又並非商水軍、鄢陵軍、魏武軍,哪有什麼起死回生的可能?與其在這裡白白消耗兵力,還不如後撤,撤到定陶,重整旗鼓……”
崔詠不是不懂得這個道理,只是他在昌邑居住了許多年,對這座城池已經城內的百姓早已有了感情,實在是不忍拋棄。
見此,成陵王趙勸道:“崔大人,以大局為重啊。”
最終,崔詠還是被成陵王趙給說服了,黯然地決定放棄昌邑。
一時間,魏軍從昌邑城的西城門撤退,包括縣令簡等本地官員、望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見機不對跟隨遷移的百姓。
羯角騎兵很快就得知了魏軍棄守昌邑的訊息,亦放棄了與楚**隊糾纏,在督護博西勒的指揮下,保護著這些人徐徐從昌邑撤離,撤向定陶。
這場昌邑之戰,堪稱這場伐魏戰爭爆發至今,發生於宋郡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在這場攻城戰中,楚軍出動兵力超過四十萬,戰亡人數超過三萬人,傷者數萬,其中約三成乃是正軍。
而魏國一方,損失兵力則在兩萬左右,其中,羯角騎兵損失六千餘,兩名萬夫長戰死。
值得一提的是,楚**隊高達十萬的傷亡,有一半是羯角騎兵造成。
七月十二日,楚國將領季武、桓虎,分別率領曲阜軍、薛城軍(原睢陽軍)抵達昌邑。
十三日,楚國將領項孌率軍南下,協助壽陵君景雲攻打睢陽。
睢陽魏軍兵少將寡,難以抵擋,不得已選擇撤退,向西退入商水郡,與商水軍合兵。
十四日至十八日,楚壽陵君景舍與楚將項孌合兵,攻打攻陷信陵、襄陵,逼近雍丘,逼近大梁。
而與此同時,楚國將領項末、齊國將領田耽,分別率領軍隊趕上楚水君的主力,楚、齊、魯越四**隊終於在宋郡定陶匯合,組建了四國聯軍。
七月二十日,定陶縣在苦苦防守了三日後,終於被攻破,成陵王趙等人被迫撤向梁郡。
截止七月末,楚壽陵君景雲佔據承匡、襄陵,切斷了商水郡與梁郡的聯絡,寫信知會平輿君熊琥,準備對商水郡展開前後夾擊。
而楚將項孌,則率領軍隊迴歸楚水軍的主力。
八月初,楚水君麾下四國聯軍,在幾乎攻陷了半個潁水郡的情況下,進逼大梁。
大梁這座魏國舊日的都城,已岌岌可危。
八月初二,宋郡戰場上魏軍接連戰敗的噩耗,彷彿十二月的飛雪,紛紛送抵雒陽。
雒陽朝廷對此亦極為震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四國聯軍的攻勢居然如此兇猛。
就在朝廷諸臣在朝會中,為主動出兵救援大梁還是固守成皋關、守衛新都雒陽兩者爭論不休時,魏王趙潤坐在王位上,面沉似水地看著手中那幾份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