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終是對皇室失望,偏安江南,再不提北上之事。當年先祖更是下了令,大楚皇室在一日,李家子弟絕不入長安為官,違者皆非李家子孫。
這一晃眼,已過去了近二百年。大楚皇室在風雨招搖的建國中,多次需要李家相助,李家都未曾施以援手。皇室對李家不滿,李家對皇室不滿。誰也不服誰,誰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誰都怪對方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多少年下來,李家和大楚皇室的恩怨沒有了結過,倒是真的互不往來很久了。
眼下,李懷安去來了長安,還來未央宮中拜見皇帝。
陛下問:&ldo;愛卿所謂何事啊?&rdo;
&ldo;求陛下饒臣家二郎一命。&rdo;
&ldo;……哦,這還不是攜功求報?&rdo;
李懷安笑了笑,&ldo;陛下開玩笑。皇室與李家的恩怨,豈是一個小孩子就能說得清的。&rdo;
皇帝:&ldo;……&rdo;這是還覺得張氏欠他們李家良多,一個李信的恩情,根本還不了啊。
皇帝冷笑。
冷笑之後,卻也拿李懷安沒辦法。終歸到底,還是張氏先祖時期,沒有處理好這個官司,給後世子孫留下了許多麻煩。李家是會稽大族,多年來也沒給朝廷惹過麻煩。皇帝再把人家的話冷冰冰打回去,也實在覺得臉疼。
可是李家這不恭不敬的應付態度,大楚皇室也頗為不滿。
陛下說:&ldo;愛卿還是怪罪朕嗎?李家子弟出色者眾多,卻沒有一個來長安為官。如今大楚國運不盛,內憂外患,你們也不出頭。你們不出頭,世家們全不出頭……這是在膈應誰呢?指著朕幹什麼呢?&rdo;
李懷安不應。
內憂外患,原來陛下也知道。知道卻不在意,整天沉浸於成道問仙上。陛下都不在乎他的江山,指望別人在乎?李家是不會再像當年那樣去資助皇室了‐‐什麼都沒換回來,還丟了不少東西。
李家只想管好會稽就行了。
君臣二人在殿中說話,陛下含諷帶刺,斥責李家不忠,眼裡只有一個李二郎。李懷安說陛下誤會了,我們還是很忠君愛國的,我們不就沒把會稽的事拿來煩您嗎?您能安心煉丹,我們也有功勞啊。
世家世家!
皇室厭惡極了世家的權大!
但是又得依靠世家,不能得罪。至少現在,皇家沒有得罪的資本……
這對君臣口不對心,話不投機,倒是說了一個時辰。
殿中未曾商量出來結果,華燈初上,卻有小黃門匆匆叩門,急切報導:&ldo;陛下,徐州鄭山王那幫反賊,攻打會稽郡!會稽情況不好!有五位大臣等著見陛下,陛下您……&rdo;
會稽郡被反賊攻打……
陛下冷眼看向面色微詫異的李懷安。他看了許久,才半信半疑地想,也許李懷安事先不知情。
李懷安對上陛下的目光,彬彬有禮地說,&ldo;臣希望帶上二郎,儘快返回會稽。會稽地勢重要,若是失守,反賊恐怕……&rdo;
陛下沉默半天,問,&ldo;這確實是一個巧合?你未曾與鄭大王聯謀騙朝廷?&rdo;
李懷安說:&ldo;我怎會拿會稽開玩笑?還請陛下三思,眼下會稽告危,實在等不得了……&rdo;
陛下良久不語。怎麼這般巧合……李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