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說道:“我們這一期節目做的專題就是,預測《芳芳》的票房能不能破4000萬大關,你覺得能不能成功?”
女觀眾笑道:“當然能成功。聽說只差幾百萬了。”
“謝謝你的配合。”記者又跑去採訪另一位男觀眾,“先生,你是來看《芳芳》的嗎?”
“是啊,我陪我女朋友來。”男觀眾說道。
記者問:“你是第一次看《芳芳》嗎?”
“是第一次,”男觀眾感嘆道,“我的工作比較忙,前一陣又在菲律賓出差,一直都沒機會陪女朋友看電影。回香港後發現到處是《芳芳》的宣傳海報。同事們也都說這部電影好看。”
“你覺得《芳芳》的票房能過4000萬嗎?”記者問道。
男觀眾說:“我怎麼知道,我平時不怎麼看電影的。”
記者採訪了幾個排隊買票的。正好等到一場《芳芳》的觀眾看完片子出來,連忙上去採訪:“先生你好,你剛才看完了《芳芳》,有沒有什麼觀後感?”
“拍得還行吧,我已經看了4遍了,”男觀眾客觀地評價道,“可惜沒有武打戲,我還是《東方禿鷹》更好看。”
記者奇怪地問道:“覺得沒《東方禿鷹》好看,那你還把《芳芳》看了4遍?”
男觀眾轉身指著廁所的方向:“你以為我想嗎?再好的電影看4遍都要吐了,可我女朋友喜歡啊,現在她臥室裡譚詠麟的畫像都撕了,全改成貼梁嘉輝。”
記者採訪完這位仁兄後,又找到另一位女觀眾,剛剛把話問出來,那女觀眾就對準攝像機鏡頭喊道:“我就是來支援飛哥的,飛哥的電影最好看。這個星期我每天都要來看一場《芳芳》,飛哥加油,當上4000萬大導演!”
記者狂汗,對著鏡頭說道:“看來這位女觀眾是康劍飛導演的影迷,我們在這裡也祝願《芳芳》的票房能早日突破4000大關。”
即便沒有康劍飛後期追加的宣傳費用,《芳芳》也是可以賣出4000萬票房的,大不了拖後幾天下片就是。
在使出各種宣傳手段之後,《芳芳》在東方院線只放映了26天,票房就已經達到了4016萬的逆天成績。
“七年前,康劍飛的《開心鬼》讓港片進入了千萬票房時代,一躍而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商業大導演;
七年後,《芳芳》再度打破新的紀錄,4000萬的超高票房讓今年暑期檔的其他影片黯然失色……”——《東方日報》
“康劍飛帶領著港片進入另一個時代。”——《明報週刊》
“《芳芳》大賣熱賣以後,聽說許多導演已經在準備跟風拍文藝愛情片。在此筆者必須要提醒一句,《芳芳》的成功不存在可複製性,是多種因素交雜在一起的結果。那些想要跟風撈錢的人,最好要有電影拍出來撲街的心理準備,香港這些年來賣座的文藝愛情片也就那麼幾部,沒有那個實力最好別碰這個型別。”——《電影雙週刊》
……
德寶電影公司。
潘笛生將《電影雙週刊》丟到一邊,問冼紀然道:“紀然,你說我們下半年該不該開一部文藝愛情片。”
冼紀然現在的職務是德寶電影公司的創作總監,基本上德寶出品的電影都會有個“冼紀然監製”的標誌,第一屆金像獎上那個回顧港片歷史的紀錄片,就是冼紀然製作的。
冼紀然亦是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非常擅長導演藝術片,不過此時的回答卻是:“《電影雙週刊》上陳伯森的分析很對,《芳芳》並不具備可複製性,而且香港會拍文藝愛情片的導演很難找。”
潘笛生問道:“你不就會拍嗎?”
冼紀然笑道:“你讓我拍一部文藝愛情片拿金馬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