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唐朝好地主> 第50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0部分 (1 / 5)

縣有好幾等,京縣、上縣、中縣、下中縣、下縣等,京縣不論戶數,上縣則得有五千戶以上,中下縣是一千戶以上,下縣不足千戶。

一個京縣縣令是正五品,下縣令從七品。

京縣下縣都只有四名有品階官員,他們四個人治理一個縣,而且還講究皇權不下縣,縣令不下鄉。

再加之一個縣官三年考核一次,任期往往不超過三屆,而且按李超翻看過的檔案來看,多數八品以下官員,基本上都只任一屆就調換。

因此可以說,其實這些派到縣裡的縣級官員,很多時候連下面的底細都沒摸清呢,就走人了。

他們治理地方,或者說管理地方,其實完全還是依靠吏。

一個京縣,大約有五十名吏員,一個下縣也起碼有三十名。

縣級的吏員,大約是錄事、司戶佐、司法佐、史、賬史、典獄、市令、佐、倉督、博士、助教、問事、白直、等。

縣的等級不同,吏員數量不同。

不過李超畢竟是穿越來的人,很清楚,其實在古代中國,官員數量少,但吏員數量多,而且還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吏員實際上的數量,遠超於明面上的。

還有一句話,流動的官員鐵打的胥吏。

官員都是流官,但胥吏卻是世家。

一個地方的胥吏,雖然看是不起眼,甚至不少朝代把胥吏列入不能科舉等賊業,可這些人在地方上的權勢卻絕不能小看。

甚至不少縣令到了地方,是被這些人架空的。

大唐縣下有鄉,鄉下有裡。一個縣下轄四至十鄉,鄉里有耆老,裡有里正,村有材正。

縣裡面,官員以下,一般以錄事為首,然後是司戶佐和司法佐,一個管戶籍,一個管司法。下面還有典獄、市令、倉督、賬史這些,分別負責監獄、市場、倉庫和賬簿等。

此外還會有博士、助教,負責的是縣裡的學校教育。(未完待續。。)

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

縣級官員,雖然品級很低,但卻都出身朝廷吏部銓選任命,哪怕是個下縣的從七品縣令,都是由朝廷親自任命的。

但是吏員,卻不是朝廷任命的,這些多是由地方官員選拔任命的。雖說是地方官任命的,但這些人卻未必聽從地方官員。

在大唐,通常所謂的胥吏,主要是包括在官府裡專門經辦各類文書的人員,以及處理具體事務和技術性工作的人員,還有從事其它雜務廝役的人員這三部份。

大唐的官員數量很少,從中央到地方,官員數量都少的驚人。

就好比一個縣,才四個官員,但吏員卻有數十人。

與官相比,胥吏無品無權,在官員的指令下承辦衙門中的具體事務。但跟百姓相比,胥吏又是身處官府的公家人。

地方州縣的具體事務如賦稅、勞役、賑災等這類事關民生的事務,就都是由胥吏們完成的。

對於朝廷來說,胥吏必不可少,沒有胥吏,管理不了天下。

可另一方面,胥吏卻又沒有政治前途,在大唐,胥吏是沒有資格晉升為官的,乾的再好,一日為胥吏,也一輩子是胥吏。

不但沒政治前途,而且也沒有錢途,因為朝廷根本不給胥吏們發工資。他們的收入,全靠地方自己解決,至於如何解決,地方看著辦,反正朝廷一文錢不會給的。

正是由於這種情況,胥吏們仕途升遷無望,他們中的不少人,便會千方百計的利用職務的便利,營私斂財、中飽私囊,更有甚至橫行鄉里,不法地方,成為地方毒瘤。

又因為胥吏多是世襲接替,因此許多胥吏甚至能夠操權亂政,他們最厲害的手段就是操縱賦役,公取於民,侵竊十倍,正所謂欺上瞞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