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
很快,這流言便傳遍了國中郡縣鄉閭,一時人心惶惶。
對故土難離的古人而言,若非升官發財,何人願意背井離鄉?更遑論,這目的地是中原人視為洪水猛獸的南邊瘴氣之地。
先前,暗衛首領帶人順藤摸瓜,查證暗中散播“廢嫡立幼”之人時,所有的證據,皆指向一個居於咸陽的趙國貴族。
對方亦供認不諱,承認自己想借此挑撥秦國君王父子關係。
嬴政收到這訊息卻淡淡一笑,他心頭早有一個懷疑的物件,但反覆權衡後,並未再命人繼續追查此事。
而這一回,他篤定流言出自同一人之手,此人對朝中形勢,對他的心思,摸得太清了。
若說前一趟流言,乃是想借儲君之位,挑撥他父子三人之情誼;
那麼這一趟流言,便是想借百越之地,挑撥六國故民與大秦之情誼。
一如既往歹毒。
大秦若能成功拿下百越諸地,是真會派遣百姓前去充實人口、將中原農耕紡織技術帶去融入當地的,但按他的心思,本是要丟擲“減免十年稅賦”之利,吸引大秦境內百姓自行前往的。
但對方此番,獨獨提出“朝堂將派六國之民”前往,乃是故意想在秦人與六國之民中插上一根橫刺。
他自忖待對方仁至義盡,對方卻以流言步步緊逼,是可忍,孰不可忍!
君王一道詔令下去,很快,王綰父子便被衛尉軍押進了宮中。
面對王綰驚慌的矢口否認,嬴政略施小計便拿到了證據:王綰之子王北為保住利益,親自跳出來,指認其父兩次派人散播流言,並揭發了王綰暗中與六國貴族謀劃,欲伺陛下來日巡遊之機刺殺九公子一事。
擔心君王不信此言,王北還供出了府中藏匿信件之處,衛尉軍很快便搜查出王綰與六國貴族密謀之信件。
嬴政面沉如水看著這些薄薄的紙張,他們事無鉅細謀劃著巡遊途中,或以鐵錐擊中明赫,或以意外溺死明赫
君王再抬眸看向王綰時,眼中已是滔天怒焰!
早因親子背叛而癱軟在地的王綰,只喃喃道,“陛下,臣錯也!原來,子叛父而人倫盡失一事,並非只出現於王族之中陛下,臣為大秦忠心耿耿數十年,如今一時糊塗迷了眼,還請陛下寬恕幾分吶”
君王已無心再聽對方狡辯半句,當即便命人將王綰以“謀害皇嗣、意圖叛亂”之罪處死,並收回曾賜予他的一切官職爵位。
而王北雖因檢舉有功可免死罪,但王氏一族之榮耀,卻是再也保不住了,迎來一個滿門爵位封地全部褫奪貶為庶人之下場。
被押出章臺宮的王綰,在與匆匆進殿稟事的李斯擦肩而過時,忽然心生悔恨嚎啕大哭不已。
若老夫如李斯這般,事事以君王馬首是瞻,縱便王氏因廢分封一事失去巨大利益,卻又何嘗不能如李氏這般,憑藉功勞與忠心讓兒孫步步高昇?
若如此,何至於淪落到丟官奪爵、父子反目、滿門失勢之地步!
再者今日之大秦,國力已如此強大,縱便失去封地,縱便往後只有官職與虛爵,陛下,又豈會虧待我等老臣?
老夫失悔莫及!
可惜,無論王綰在臨死前是如何百般悔恨,亦無法再看到大秦北擊匈奴、南收南越西夷之煌煌盛世了。
秦始皇二十九年夏,在各地郡縣源源呈來百姓的請願下,在文武百官的再三懇求下,秦始皇嬴政帶著太子扶蘇與幼子明赫,開始了帝國統一後的第一趟巡遊:北狩。
而這趟北狩之行,他將順應悠悠民意,前往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封禮、前往瀚海舉行祭地禪禮,以敬告天地神靈:這片千百年來桀驁不馴之遼闊草原,如今,已被大秦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