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兩人一向是私交,徐部長知道自己並不熱衷於權勢,不喜巴結,就從來沒有把這份交情往外拓展。
比如介紹一些朋友或領導給自己認識之類的。
除了接待站和出門串聯,也沒有牽扯到其他工作,總體來說算是公私分明。
但這次似乎不一樣,明擺著就是要把自己往別人家裡帶。
汽車拐上了一條路,路牌上寫著“英雄路”,其實就是後來的民族學院南路。
許大茂雖然在燕京生活了一輩子,但海淀區他來的少,時間又久遠,一時還想不起來這條路的原名。
沒一會,小汽車在一處院落門前停了下來,徐部長上前按門鈴,司機自去停車。
燕京上風上水的方向是西北,比如明十三陵就坐落於燕京西北的昌平,而這一塊正好處於西北方。
這是根據燕京的中軸線來確定的。
許大茂打量著四周,這一塊居民密度比東城區要低得多,堪稱鬧中取靜。
周圍樹木密佈,綠意盎然,空氣也十分清新。
這裡環境清幽,又安靜,要是在這裡弄個院子還真不錯。
忽聽院裡房門響動,有位老婦人走了出來,“小徐來啦?還有一位小朋友。”
許大茂忙打招呼,寒暄了幾句,三人一起進了屋。
進門右手邊是個大客廳,三面牆都靠著書櫥,中間是一張長條桌和幾把椅子,看著不像個客廳,倒有幾分像會議室。
幾張舊沙發,對面靠窗一側的櫥櫃上放著一些石頭。
二人在沙發上坐下,那老婦人邊泡茶邊道:“我們家老李去了所裡一趟,應該馬上就回來了。”
姓李,難道是......
還沒等許大茂想明白,忽聽門外傳來笑聲,“我大老遠就看見有兩個人站在我家門口,是小徐吧。”
老婦人正在低頭倒水,聞聲一抬頭,笑著說:“可巧了,老李回來了,前後腳。”
話音剛落,一位老人走進屋子,許大茂一眼看去立馬呆住了。
這位老人穿著件棉大衣,滿頭白髮,精神矍鑠,相貌清癯,可以想象如果是年輕那會,絕對是個大帥哥。
對這位堪稱“國士無雙”的老人,許大茂自然是認識的——“大地之子,光耀四方”的李老。
這麼看來,那位老婦人應該是李老的結髮妻子——許老太太。
這一瞬間他終於明白了,上次婁半城的信裡提到了10年後的地震,並模模糊糊提過可能會帶走數以萬計的生命。
這個訊息不管是不是真的,必須有所重視,但徐部長是冶金系統出身,地質地震研究這一塊是外行。
李老是地質礦產部部長,徐部長自然認識,於是就把自己帶到了這位“超級內行”面前來。
敢情這就是徐部長所謂的“討論一番”,關鍵是我特麼也不是內行,我只是個半吊子啊!
許大茂感到事態有點不可控了,就是不知道徐部長到底跟多少人透露過,如果只是和李老一人說過,那就問題不大。
旁邊徐部長已經站了起來,許大茂來不及多想,忙站起深深鞠了一躬,真誠地說:“李老,您好!敬仰已久,如今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一字一句說的十分鄭重,語氣不急不緩,語調沉穩有力。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許大茂前世對此不以為然,這一世倒是做的挺好。
但他的尊敬都在嘴上,只求平時面子過得去罷了,內心其實也沒有多尊敬,比如聾老太太和秦京茹的叔爺,比如賈張氏。
因為許大茂本身心理年齡就100多了,這些人在他面前都是晚輩。
可對於眼前這位老人,他是真心實意地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