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從公元64年開始鎮壓基督教的傳教士,耶穌的大聖徒彼得作為教會的創始人,自然不能倖免,他被尼祿皇帝釘死於十字架上。死刑就是在現在的教堂所在地執行的,當時那裡還是尼祿的跑馬場,他的遺體就地埋葬。
然而。讓羅馬統治者意想不到的是,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基督教的教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信徒和傳教士不僅殺不絕,其影響力反而越來越大。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時代,基督教的勢力已大到不能消滅的程度,君士坦丁大帝只好宣告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於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簡易的小教堂,以表示對彼得的紀念,當然也可以說是為彼得平反昭雪。君士坦丁的兒子孔斯繼位後,為了進一步利用基督教的勢力為帝國服務,將基督教確定為帝國的國教。為了表示對天主的崇敬,孔斯大興土木,把原來簡易聖彼得教堂推倒,在原地建起了數倍於原規模的大教堂。在此後的十多個世紀裡,聖彼得大教堂又經歷了多次擴建和重建,有趣的是,每經歷一次大的擴建或重建,它的風格都會經歷一次變異。君士坦丁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臘神廟式的。後來就演變成了古羅馬式,其平面的十字結構也從希臘式改為拉丁式(橫短縱長),但不管風格和結構如何變化,它的中心位置始終不變,彼得的墓一直處於十字的中心。
現在矗立在李從面前的聖彼得大教堂早已沒有君士坦丁時期的影子了,在朱里奧二世教皇時期。它被完全推倒進行重建,工程從1506年開始到1626年才得以最後完工。這一工程凝聚了布拉曼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貝爾尼尼等眾多頂級建築大師的智慧。先是布拉曼特。他受朱里奧二世之邀設計了最初的建築方案,但他主持施工剛8年。他和朱里奧二世教皇相繼去世。新任教皇請來了拉斐爾繼續修建,然而,這位年輕的藝術天才在任教堂總建築師6年後便英年早逝。之後,教堂工程又相繼由帕魯齊和小桑加洛主持過十餘年,但工程沒有取得大的進展。1547年,已過了古稀之年的米開朗基羅欣然受命,他對原來的設計進行了區域性調整,將教堂的羅馬式的半圓形拱頂改成了拱肋式的大穹窿,使教堂的視覺效果更加宏偉。由於工程的浩大,米開朗基羅最終沒有看到他設計出的聖彼得大教堂建成後的樣子,17年後,89歲的他被上帝叫走了。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後來接任他的建築師都忠實地執行他的設計方案,現在人們看到的聖彼得大教堂正是米開朗基羅所希望看到的樣子。
從整體意義上講,1626年完工的聖彼得大教堂應該說只是教堂的一個外殼,就像現在華夏的商品房開發商一樣,交給業主的只是毛坯房,裝修工程得另外聘請裝修工程師來完成。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完工後,貝爾尼尼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貝爾尼尼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主要推動者,他所主持的裝飾工程自然給教堂增添濃厚的巴洛克藝術色彩,使其顯得更為奢華、壯麗。
由此可見,聖彼得教堂從興建、到經歷多次的擴建和改建、再到最後裝飾完畢,總共經歷了1300多年的歷史,而這一個過程正好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發展壯大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聖彼得教堂建築史也就是基督教發展史的一部分。美麗的導遊繪聲繪色的把故事給說完,只是她說完的時候發現那個她欣賞的華夏人已經沒有了蹤影了。
李從不是傻子的,知道這個這個時候再不消失的話估計就沒有辦法消失了,他的探測器上顯示著有數個級別高等的傢伙朝著自己過來了,李從沒想到的是自己已經找了一個後門準備離開了,既然教皇不在這裡,自己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這裡的,可惜事情不跟自己想的那麼好的,在李從剛剛走出沒幾步的時候,這裡唯一的兩個出口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紅衣祭祀了,這些祭祀的實力介於那些執事跟高階執事之間,在白天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