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回到丹陽郡,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考察。
隨著江東領地的擴大,他正考慮將治所從吳郡遷徙出來。
秣陵縣,也就是未來的建業,是孫權的第一考慮。
其次,則是鄂縣附近的“武昌”,目前還沒有建設。
第三考慮,則是京口了。
孫權留在吳縣,是因為孫策遺留下來的政治策略。
隨著領地的擴大,吳郡距離荊南、嶺南實在太遠了,不適合繼續擔任治所。
京口距離徐州廣陵比較近,也能夠威脅到江淮地區。
然而京口距離長江過近,容易遭受曹軍的偷襲。
即可江東水師再強盛,也需要精神高度緊張進行防禦。
一旦益陽有警,水道溯流二千里,很可能趕不上。
這就凸出了武昌的作用,位於孫權治下的中間位置,靠近荊州和江淮。
不管是和曹操作戰,還是和劉表作戰,都非常不錯。
歷史上,孫權正是在武昌稱帝,建立東吳霸業。
不過秣陵的地理位置,更加適合南土的政權。
後來東吳從武昌遷都秣陵,就是最好的證明。
秣陵位於武昌和京口中間,還有水道能通漕運、戰船,非常便利。
所以孫權回師途中,特地前往秣陵縣一探究竟。
如今的秣陵還只是一座中等縣城,看起來非常貧弱沒什麼氣象。
孫權往街道一走,還能聞到各種各樣的味道。
作為南土最強諸侯,他很有必要規劃一座大城作為排面。
可看到秣陵當下的境況,孫權清楚地明白。
江東要耗費的人力物力,非同小可。
“一切都得從長計議啊。”孫權喃喃自語道。
他對於翡翠、玳瑁、珠玉等奇珍不感興趣,但對大城情有獨鍾。
一座恢宏的王城絕對能凝聚江東人心,不管耗費再多的人力物力都是值得的。
“主公,臣下有一事稟報。”
是儀腳步匆匆,打斷孫權的思路。
“說。”孫權敏銳地意識到不對勁。
“臣下在丹陽郡,發現盛憲的蹤跡,還截獲了他私通北方的書信。”是儀肅聲道。
孫權愣了一下,好半晌才回想起盛憲的過往。
盛憲是前吳郡太守,孫策轉鬥江東,殺了他不少好友同僚,他便一直反對孫策的統治。
後來孫策大怒之下,追捕盛憲全家,幾乎斬盡殺絕,唯盛憲託庇於友人倖免於難。
盛憲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對孫氏而言一直都是隱藏的威脅。
“盛憲何在?”孫權寒聲問道。
“死了,臣下派人前去逮捕,盛憲寧死不從。”
“弟兄們粗魯了一些,一不小心將他殺了。”
是儀惶恐地請罪,生怕孫權怪罪下去。
“一個讀書人罷了,死了便死了。”孫權鬆了一口氣道。
“現在有人故意放出訊息,是主公下令動的手。”
“臣下無能,請主公治罪!”
是儀起初是想邀功,沒想到把事情辦砸了。
“如果我下令懲處你,反倒更讓人懷疑。”
“好好調查其同黨,一併斬草除根,不留禍患。”
孫權臉龐冷峻,根本沒把盛憲放在眼裡。
“至尊,盛憲在江東的地位,不亞於邊讓在兗州!”
是儀擔心孫權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特地強調提醒。
孔融曾表示,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
他一次次向曹操舉薦盛憲,希望曹操能將盛憲接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