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痛定思痛,決定提拔吳奮為吳郡郡尉,封爵新亭侯。
吳奮之弟吳祺,封都亭侯。
徐矯,襲封為廣德侯,任會稽郡尉。
“徐矯曾追隨其父,為主公征戰,功績比吳奮卓著。”張昭提醒道。
“既然如此,再授一個偏將軍之職。”
孫權仔細衡量了一下,覺得這樣的安排最妥。
“主公英明。”張昭欣慰地露出笑意。
屯田的任務,孫權交給張昭前去統籌。
不過,他舉薦了一人作為張昭的助手,也就是陸遜。
陸遜一生出將入相,堪稱東吳的“社稷之臣”。
歷史上,他便是從海昌的屯田都尉一步步崛起。
三國中的絕世統帥,都特別會搞糧食的開發。
北方的曹操,是開天闢地第一人。
後來司馬懿接班,繼續搞糧食,才發掘出屯田的鄧艾。
諸葛亮和姜維更不必說,直接在魏國門口屯田。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統帥,肯定是從糧食搞起。
孫權沒有揠苗助長的意思,而是讓陸遜從屯田做起。
當然,此次屯田的規模有一點大,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孫權收回來的奉邑,都是要作為軍屯、民屯發展的。
如今江東對自耕農的賦稅是十稅三,而對於民屯則能提高至十稅五甚至更多。
江東要養二十多萬兵力,還有好幾萬吃俸祿的官吏。
賦稅不高,根本支撐不住。
文景之治時,八千名百姓,供養一名吃官糧的。
到了桓、靈時期,壓縮得越來越嚴重。
神州鼎沸以來,各地諸侯窮兵黷武,十幾名百姓供養一名吃官糧的成為常態。
孫權不得不承認,這對百姓的壓榨實在太過分了。
可他目前沒有辦法改變現狀,軍屯和民屯能緩解緩解軍民的矛盾。
這幾乎是回到戰國時期,士卒需要保持耕戰一體。
現在孫權治下,有交趾、嶺南、荊南、江東四大地區。
人口還沒有達到四百萬,吃官糧的按照三十萬人來算。
將近十二名百姓,要養一名士卒或者官吏。
除去老幼,青壯男子的負擔是相當沉重的。
俗世洪流,能苟全性命已是千辛萬苦。
想要站得住腳,必然伴隨著流血和犧牲。
而出人頭地,更是比登天還難。
孫權能走到這一步,是站在父兄的肩膀上。
他要儘可能地緩解百姓的壓力,第一步是軍屯、民屯。
下一步,便是發展農業和經濟了。
常規的農業和經濟,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中原的百姓已經夠苦了,再苦他們遲早會出事。
孫權將目標鎖定在江東山越、嶺南俚人,以及交趾土著身上。
他收回將軍們的奉邑,損害了將軍們的利益。
最好的辦法是彌補回來。
錢財的分配,未必能讓他們滿意。
山越的勞動力,將成為不錯的選擇。
孫權不分配奉邑、部曲,因為這關乎中央集權,影響到他江東之主的地位。
可佃戶、僕役,他倒是能夠慷慨一回。
孫權從張昭處離開後,又將程普、黃蓋、韓當三位老將找來。
他直言不諱,明說要收回奉邑。
程普露出驚色,最終還是抱拳道:
“這是為了江東好,只要主公一視同仁,老夫沒有怨言!”
黃蓋也很乾脆,拍了三下胸膛道:
“就算